第18章 在害怕中仍然充滿自信(2)(1 / 3)

蕭伯納年輕時,膽子很小,不敢大聲講話,更不敢在公開場合發言,每當要敲別人的門時,至少要在門外徘徊20分鍾,才硬著頭皮去冒那個險。他說:“很少有人像我那樣深受害羞和膽怯之苦。”後來,他下決心要變弱為強,從試一試開始,於是參加了辯論協會,出席倫敦各種公開討論會,逮住機會就發言,終於跨越了自己的無形障礙,成為20世紀最有自信和最傑出的講演者之一。

一個人遇上害怕的事,隻要敢於試一試,就會覺得並沒有什麼,也沒有你原先想象的那麼可怕。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回避你害怕做的事時,你還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真的去試一試這些怕做的事,最壞的結果會是怎樣?”

最壞的結果,絕不會比你想象的更可怕。有位推銷員因為常被客戶拒之門外,慢慢患上了“敲門恐懼症”。他去請教一位大師,大師弄清他的恐懼原因後便說:“你現在假如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然後我向你提幾個問題。”

推銷員說:“請大師問吧!”

大師問:“請問,你現在位於何處?”

推銷員說:“我正站在客戶家門外。”

大師問:“那麼,你想到哪裏去呢?”

推銷員答:“我想進入客戶的家中。”

大師問:“當你進入客戶的家之後,你想想,最壞的情況會是怎樣的?”

推銷員答:“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

大師問:“被趕出來後,你又會站在哪裏呢?”

推銷員答:“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大師說:“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推銷員聽了大師的話,驚喜地發現,原來敲門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麼可怕。從這以後,當他來到客戶門口時,再也不害怕了。

他對自己說:“讓我再試試,說不定還能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緊,我還能從中獲得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壞的結果就是回到原處,對我沒有任何損失。”這位推銷員終於戰勝了“敲門恐懼症”。由於克服了恐懼,他當年的推銷成績十分突出,被評為全行業的“優秀推銷員”。

“讓我再試一試”,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要試出好的結果,還要裝出非常勇敢,無所畏懼的樣子,而且全身心地表現出來。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總統。

他原先也有膽怯自卑的缺點。他在自述中寫道:“有一次,我讀到一本書,其中有一段談到一位英國軍艦艦長告訴主人公怎樣克服恐懼:‘人們可以裝作不害怕的樣子,時間一長,假的就不知不覺變成真的了。'我相信了這種說法。那時我害怕的東西多得很,從大灰狼、劣馬到拿槍的士兵,見了就想躲。後來我讓自己裝出不怕的樣子,慢慢果然就不怕了。我想,人們隻要願意,可能都會有這樣經驗的。”

人身上的潛能是無窮無盡的,為什麼絕大部分卻處於休眠狀態?

主要是受心理上無形障礙的影響和阻礙。如果你想充分發揮你自己身上的潛能,想知道自己能勝任什麼事,那就從現在開始,把你身上的無形障礙,也就是你害怕做的事,一項一項排排隊,寫在日記裏,由易到難訂個跨越計劃。

然後,從第一件害怕做的事做起,直到不懼怕為止。這樣每完成一項,你就跨越一個心理障礙,解去一根捆綁自己心靈的繩索,消除一次“我從未做過”的念頭,擦去一個“我不敢做”的想法。

勇氣法則6

沒有所謂的失敗,隻有暫時的未成功。

水燒到99℃不算開,最後隻要再加熱1℃,就能突破物理形態的臨界線,從液態變為氣態。走完了99步,人們都說最後一步最難邁,最難走。其實這最後一步和99步的每一步,沒有什麼兩樣,隻是人們在邁這一步時自己嚇唬自己,容易放棄,不去堅持罷了。無論做什麼事,隻要敢於堅持,絕不放棄,那些不可能的事,也會變為可能。因為,成功就躲藏在最後一步!

《環球》雜誌上刊登過一個很感人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年輕貌美的女子,一天,跟隨丈夫在山頂拍照,突然丈夫一腳踩空,隨即向萬丈深淵滑去,周圍是陡峭的山崖,兩手無任何抓處。就在這十分危急的一瞬間,妻子兩手抱住崖邊的樹幹,用嘴咬住了丈夫的上衣。

這時丈夫懸在空中,妻子又不能鬆手,隻好用兩排潔白細碎的牙齒承受著一個高大的身軀。妻子不停地對自己說:“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她美麗的牙齒和嘴唇被血染得鮮紅鮮紅。半個小時後,被遊客發現,才把他倆救上來。

這位妻子身單力薄,為什麼會在緊要關頭,爆發出這麼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一位生理學家認為:“身體機能對緊急狀況產生反應時,腎上腺能大量分泌出激素,傳到整個身體,能產生額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