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眼裏,郭羽絕對是一個“冒險王”,在大學時代,他幾乎走遍了中國的角角落落,“第一次出門是上高二,去了黃山。母親雖然很擔心,但最後還是允許我一個人去了。上大學後我就跑得更遠了,北到漠河,南到曾母暗沙,西到新疆,東到各個海島,幾乎跑遍全國。”
2002年,郭羽去澳洲“安靜”了一年,讀MBA。可他的“冒險神經”卻閑不住,也安靜不下來,他居然利用“業餘時間”做了一件讓所有澳洲人都覺得瘋狂的事情,就是自己駕車穿越位於澳洲中部的沙漠“無人區”,14天中行駛了12000多公裏,甚至曾在荒原上把吉普車開到160邁後關掉車燈,融入黑暗,體驗生命的極至。
他說:“這是在玩命,有一個小石子我們就完了,每次隻敢持續三四秒鍾,但這三四秒非常漫長。我喜歡冒險,但從不盲目冒險。像穿越澳洲無人區,一個人去必死無疑,我是和三個朋友一起完成的,這樣就把危險係數大大降低了。”
而且在穿越無人區之前,郭羽還做了半年的準備,比如,事先確定沿途所有的土著人的密集地,一旦有危險就可以向他們求救。
無謀的企圖的確會威脅經濟生活,但經計算的風險,卻能為自己帶來改變與改善的機會。即使有風險,也絕對具有嚐試的價值。
嚐試實現自己的構想,就必須擔負風險;而如果想達成自己的期望,就必須先了解該如何做,這是非常合理的方法。
如果沒有風險,就等於沒有拚命工作的理由,因此冒險,所以收獲也很多。但我們見多了那些選擇退縮的人,他們讓別人去創造利潤,開創事業,提供就業機會。似乎在他們看來,自己按點工作,讓別人去承擔責任能讓自己更輕鬆一些。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回到家裏,盡可能地隨遇而安。
在大富翁的眼中,這是在逃避一個人應該對世界所負的責任,逃避上天所賦予自己的天賦。他們完全可以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該怎樣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可以勝任一項更好的工作?我是否有可能自己創業,開始做點事情,發揮個人的創造力?”
智慧法則4
既要膽大,更要心細。
做事有時需要膽量,有時需要心細;但是能做到既膽大又心細者能有幾人?
據說,有一醫學院的外科教授在給新學員上第一節課時講到了外科醫生要膽大,而且要心細。
接著教授做了一個讓人費解的動作:用手指在盛有尿液的杯子裏沾了一下,然後將手指放到了嘴裏!然後他對學員們說:“按著我的動作每個人再做一次。”
學員們都皺著頭皮很痛苦地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這時教授笑著說,你們都隻是完成了一半:隻完成了膽大而不知道心細,看見了嗎?我是用食指沾的尿液,用中指放到了嘴裏!
是啊!真正能做到“膽大心細”的才是佼佼者,才是成就大事的人才!
一個人要想自我完善,首先就得完善自己的思維能力。馬爾茲博士結合自己的工作和創見,發現三思而行的秘訣:
“許多年前,我在一家醫院學習,工作十分辛苦,常常熬夜。我切身體會到,貪圖享受的人是幹不了這一行的。這個苦差使還給我帶來其他麻煩。深夜,睡得正香,我就被B大夫叫了起來,許多孕婦等著接生。”
“那時候,我真是一肚子火。但我又十分欽佩B大夫。他手指靈巧,目光敏銳,才思敏捷。他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外科醫生。可我又恨他。憤怒的火焰像漲滿的河水時時要衝破堤岸。我恨他穿著過分鮮豔的衣服,恨他戲弄我的羞怯,恨他對一位實習的護士含情脈脈,恨他在一次手術時嘲笑我的技術。我恨死B大夫了,我想到複仇。我不能寬恕他的侮辱。”
“另外一位實習醫生是我的朋友,他也有同感。我們承認,B大夫是一位超群的大夫,但又是一個卑鄙的人。後來有一天,B大夫說他願意找我們談談。他一開始就向我們表示歉意。然後,他解釋了自己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