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法則1
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
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最適合創業?
答案是:賭徒!
這或許不是開玩笑,道理很簡單,創業本身就是一項冒險活動。賭徒最有膽量,敢下注,想贏也敢輸,所以,他們最適合創業!
科學研究發現,賭徒的心理承受能力遠遠強過普通人,而創業正是最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項活動。在研究中還發現,大凡成功人士都有某種程度的賭性,尤其是企業界人士。
史玉柱的賭性大家都知道。當年在深圳開發M-6401桌麵排版印刷係統,史玉柱的身上隻剩下了4000元錢,他卻向《計算機世界》定下了一個8400元的廣告版麵,唯一的要求就是先刊廣告後付錢。
他的期限隻有15天,前12天他都分文未進,第13天他收到了3筆彙款,總共是15820元,兩個月以後,他賺到了10萬元。史玉柱將10萬元又全部投入做廣告,4個月後,史玉柱成為了百萬富翁。
這段故事如今為人們津津樂道,但是想一想,要是當時15天過去,史玉柱收來的錢不夠付廣告費呢?要是之後《計算機世界》再在報紙上發一個向史玉柱的討債聲明呢?我們大概永遠也不會看到一個轟轟烈烈的史玉柱和一個賭性十足的史玉柱了。
成功的關鍵是膽量和勇氣。如果沒有膽量和勇氣堅持下去,就不會擁有一切。
在福布斯富豪們看來,創業就不要隻盯著可能存在的風險而裹足不前,應該具備“沒有金剛鑽,也敢攬瓷器活”的勇氣。不能冒風險的人,必將一事無成!
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這就是李書福。
1993年李書福去某大型國有摩托車企業參觀考察,看見摩托車產銷兩旺的勢頭,就向該企業老總提出為他們做車輪鋼圈配件。對方一聽,笑道:“這種高技術含量的配件豈是你們民營廠能完成的,該做什麼還做什麼去!”
不信邪的李書福憋著一肚子氣回到公司,大膽提出要自己製造摩托車整車。周圍一片反對聲,連他的親兄弟都笑他自不量力:“車禍死了人,有你好看的。搞不好千年砍柴一夜燒。”
李書福決心已下,但這次他再次遭遇“紅燈”———沒有摩托車生產許可證,到處求情均以碰壁告終。“北極花”的教訓猶在眼前,吃一塹長一智,他“繞道”以數千萬元的代價收購了浙江臨海一家有生產權的國有郵政摩托車廠,“借船出海”。
隻用了7個月的時間,吉利就開發出中國同行一直沒有解決的摩托車覆蓋件模具,並率先研製成功四衝程踏板式發動機。接著又與行業老大嘉陵強強聯合,生產“嘉吉”牌摩托車,不到一年又開發出中國第一輛豪華型踏板式摩托車,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台灣的同類摩托車,不僅一直占據國內踏板車銷量龍頭地位,還出口美國、意大利等32個國家和地區。
常言道:“見好就收。”但就追求事業而言,它卻更多的帶有消極的意義,唯有“得寸進尺”的人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李書福不斷地“得寸進尺”,乘勝追擊,到1999年,吉利摩托車產銷43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吉利集團也因此贏得了“踏板摩托車王國”的美譽。
李書福敢想敢做、勇於創新的創業路子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市場上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冒險是上帝對勇士的最高獎賞,不敢冒險的人就沒有福氣接受上帝恩賜給人的財富!如果你能一碰到機遇就能好好地加以利用,以後,你就會對於別的良機具有靈敏的嗅覺。你不會讓它們從你麵前溜走。
如果一個很好的機會從你麵前經過,似乎馬上就要溜掉了,隻要你能馬上去追趕它,或許還有可能把它抓回來。
記住,尋找機會不能隻靠等待,要努力培養自己對時機的敏銳嗅覺。要勇於發現它,也要敢於捕捉它,方能利用機會,開創美好前景。
探險法則2
不拚,怎麼知道不行?
要取得成功就得大膽行動起來,並全力以赴!
財富永遠不可能為守株待兔者真正擁有,或許一次、兩次可以僥幸得之,但它最終垂青的定然是那些大膽行動者,很多億萬富豪都告訴人們要獲得財富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實踐,敢於邁出去。
也許你已經考慮過“喜歡”幹哪一行。那麼,便可以從查看招聘廣告開始,去找學校或職訓中心,跟已經幹上那一行的人交談,搞清楚有哪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