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愛情為什麼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問。
母親聽了女孩的問話,溫情地笑了笑,然後慢慢地蹲下,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兒的麵前。女孩發現那捧沙子在母親的手裏,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流失,沒有一點撒落。接著母親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母親的指縫間瀉落下來。當母親再把手張開時,原來那捧沙子已所剩無幾,其團團圓圓的形狀,也早已被壓得扁扁的,毫無美感可言。
女孩望著母親手中的沙子,領悟地點點頭。
其實,那位母親是要告訴她的女兒:愛情無須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愛情,反而越容易失去對方,失去彼此之間應該保持的距離和寬容,愛情也會因此而變成毫無美感的形式。當我們於現實中看到無數的男女不會經營情感,最終鬧得兩敗俱傷時,不禁為他們扼腕歎息。給對方一點空間,愛情便多了一方舒展的天地;給對方一點善意的諒解,愛情便多了一些茁壯成長的力量;給對方多一點溫柔的守望,愛情留下的會是一生的成功。
尊重他(她)的人生觀
托爾斯泰伯爵夫人也發現了這一點——可惜她知道得太遲了。在她去世以前,她對她的女兒們承認:“你們父親的死,是由於我的緣故。”她的女兒們都痛哭了起來。她們知道母親說的是實話,知道她用不斷的抱怨、永久的批評、不休的嘮叨將父親害死了。
但托爾斯泰伯爵及其夫人理應享受優越的生活。托爾斯泰著名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妮娜》在世界文學史上永遠閃爍著光芒。他非常有名望,他的崇拜者甚至終日跟隨他,將他所說的每句話都速記下來,甚至連“我想我要就寢”這樣的話也一字不漏地記下。除名譽外,托爾斯泰與他的夫人還有財產,有地位,有孩子,沒有別的婚姻比這更美滿了。起初,他們飽嚐幸福的甜蜜,以致他們一同跪下,祈禱萬能的上帝繼續賜予他們所有的快樂。
後來,驚人的事情發生了。托爾斯泰漸漸改變了,他整個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對自己以及所寫的作品竟感覺羞愧。從那時起,他把餘生都貢獻在撰寫宣傳和平、消弭戰爭與解除貧困的文章上。
他一度懺悔自己年輕的時候犯了許多不可想象的罪惡和過錯,甚至於凶殺。他打算真實地遵從耶穌基督的教誨。他把所有的土地都給了別人,自己過著貧苦的生活。
他親自在田間工作,拾稻草,砍木頭,打掃房間,用木碗盛飯,並且盡力去愛他的仇敵。
托爾斯泰的一生是一幕悲劇,而造成悲劇的原因,是他的婚姻。
他的妻子喜愛的是他所鄙棄的奢華;她渴望名望和社會上的讚美,但托爾斯泰都不屑一顧;她希望有金錢,而他卻認為私有的一切是一種罪惡。
這樣過了好幾年,她吵鬧、哭喊、咒罵……因為托爾斯泰堅持主張他的著作任人翻印,而她卻一定要從中抽利。他一反對她,她就會像瘋了似的大哭大鬧,手拿一瓶鴉片煙膏威脅著要自殺,還起誓說不活了,要跳井。
在他們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是曆史上最悲慘的一幕。他們開始時十分幸福美滿。但48年後,他竟連看她一眼都不能忍受。有一天晚上,這位年老傷心的妻子,她渴望著愛情,跪在她丈夫的麵前,央求他朗誦50年前為她寫的最美麗的情詩。當他讀到那些甜蜜、快樂的句子已成逝去的夢幻時,他們都激動地痛哭起來……眼前的情況和他們對早年的美好回憶真是天壤之別!
在他82歲的時候,托爾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庭中的痛苦折磨,在1910年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裏,離開他的妻子,不知去向了。
11天後,托爾斯泰因肺炎昏倒在一個車站上。他臨死前要求,不允許他的妻子來看他。
“我想我實在是瘋了。”托爾斯泰夫人覺悟時,已經晚了。
這便是托爾斯泰夫人吵鬧、抱怨和歇斯底裏所換來的結果。
托爾斯泰婚姻危機的症結在於他與夫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這種差異造成了難以彌補的裂痕,最終毀滅了他們的婚姻。
如果夫人能夠對丈夫的思想和觀點保持起碼的尊重,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