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有時候他們的關心,正是孩子的壓力源泉。
靜本來也是住校,但是臨近高考的那段時間,爸爸總會來接她回去休息。這樣一來,她也養成了回家的習慣。
在靜的眼裏,高考的前段時間,她是不覺得有什麼壓力的。相比於其他同學,她顯得更加放鬆。會偶爾出去運動,會自娛自樂,也會靜靜的一個人哼歌。
本來以為日子可以就這麼平淡的過,然後到自己憧憬的大學生活,但是後來卻又發生了一件事。
那是一個自習的晚上,靜的一個初中同學突然說她的英語老師有事找她,於是讓她去樓上辦公室一趟。
那是一個普通班,而靜是重點班的學生,自然跟那個班的老師沒有什麼交集。但是學生時代,每個學生對老師都有一種先天的畏懼和尊敬,靜也一樣。更何況,那個同學跟靜的關係很好,是她的閨蜜之一。所以靜沒有猶豫的去了。
但是生活就是這麼狗血,那個所謂的英語老師居然是安的姑姑!
她讓靜坐在自己對麵,以一種上位者的姿態教育著她,說現在是重要時期,說她們不應該為了所謂的愛情,而影響自己的學習。
當時辦公室還有另外一個老師,正在給一個男同學講解題目。事後靜想起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當時脾氣似乎很好,居然一點一點微笑的回複,而不是當場甩手走人,或者是大吼一句,死你侄子單戀我,跟我有毛關係!
又或許她是真的懦弱,不願得罪老師,盡管隻是普通班的老師。
那個所謂的安的姑姑,話裏話外都是靜帶壞安的意思,好似她是一個拐帶別人的壞女孩一般。
靜自嘲,自己什麼時候也有了這樣的影響力?
那晚之後,靜狠狠地哭了一場,痛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痛恨那家人的護短,更痛恨安對她的喜歡。如果不是因為有他,她的高中一定能夠平安淡然渡過。
安的緊追不放,讓班裏的人都以為靜跟他是一對,連穎都若有若無的避開她。從那一刻起,她知道自己這輩子的生活中,被那個叫做安的男孩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事實上,靜當時的想法沒錯,直到很久以後,她也還是會想起那個叫安的男生。
不管學生們的心情如何,高考依舊來臨。
曆時兩天的高考,靜能記起的事情卻不多,隻知道考數學的那個下午,似乎下著很大的暴雨,甚至連教室外麵的車棚,都被打得劈裏啪啦的響。
高考很快結束,在人們心中,隻是兩天可有可無的時間過去。而對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來說,這兩天或許是決定以後道路的重要踏板。
時光總是波瀾不驚,無論別人是看重它,還是輕賤它,它都在不急不慢的過著,永遠不會為心急的人加快腳步,也不會為需要的人駐留身影。
高考成績出來了,靜經過自己的考慮,選擇了一所自己喜歡的大學,以及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安成績稍微比靜要好些,於是填報了另一個學校,從此兩人,算是劃下一個句點。
大學報到前,安曾約出過靜。就在靜家裏附近的小公園,那時候公園還沒有完工,所以晚上燈光不是很強,有些昏暗。附近也沒有豪華的政府辦公樓,隻是一片空曠,或者有幾棵小樹。
“你填的是什麼學校?”安問道。
“廣東的一所學校。”時過境遷,靜心情也早已平靜。
“對不起,如果不是因為我,你或許會有更好的選擇。”安愧疚。
“不關你的事,個人水平罷了。”靜的高考,數學失利,竟然沒有及格。她自己都沒有怪他,他反而自己湊上來了麼?
“不,都是因為我,如果不是我,你高考一定可以發揮得更好。可是我還是喜歡你,你能喜歡我一次麼?我們都長大了,你也成年了,並不是早戀。”安懇切。
“如果可以,六年之後,你沒有女朋友,我也沒有男朋友,我願意嚐試。”這是靜的回答。
“真的麼?那你一定要記得自己的話,我們約定六年。”安欣喜。
其實真的有六年嗎?人生又有幾個六年可以等待?
靜知道,她跟安一定沒有以後,但是卻忍不住為那個男孩許下了那樣一個諾言。他的誠懇和真心,她可以感受到,卻要不起,也害怕失去。
他是獨生子,是家裏的寶貝,他會遇上比自己好的女孩。她不懂感情,不懂愛,也不懂坦誠,也給不起他要的幸福。
從他姑姑找她談話那一次起,從她為這件事不止一次流淚起,她就告訴過自己,在感情中,她不會讓自己委屈,所以她永遠也不會選擇安。所謂六年,不過是一個空有名頭的虛假承諾罷了。她甚至想過,若是六年真的麵臨這樣的選擇題,她會找一個人頂包,而不是真的選擇安。所以這個約定,一開始對於安來說,就是不公平的。
她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安會選擇忘記自己,他的人生會遇到更多的風景。於是故事到這裏,本該結束了,但是為什麼她的心會有不同的變化?
為什麼她會偶爾想起那樣一個男孩,為什麼在大學裏她依舊拒絕別人的交往,為什麼一個人的時候,她反而會經常想起以前的事情,想起他對她的好?
時間啊時間,到底什麼是愛情?
她覺得自己還是不懂,不懂什麼是愛情,或許她真的從來沒有懂過。年紀長了,但是情商卻一點都不長進,說的就是她罷。
愛情不應該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麼?又或者平淡溫馨,甜蜜歡笑?
這些她跟安之間都不曾有過,可是為何現在她居然會對他念念不忘?!沒有得到過的就是最好的,是因為自己沒有嚐試過跟他的戀愛麼?
在大學裏,無論是怎樣的男生,都引不起她的關注,不論他有多優秀。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喜歡上了安,又或許曾經喜歡過安。
但是他,那個叫安的男生,在她的生命裏,已經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知道自己還是不會選擇安,因為她有無數個理由可以說服自己,安不適合她。
他年紀比她小,甚至小了三歲,這樣的他不符合她的擇偶標準,她也不希望自己以後還要哄孩子一般,來哄自己的另一半。她不相信‘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更喜歡成熟的依靠。
他的家人讓她不喜,她不希望自己以後處於一個那樣尷尬的境地。他的母親,他的姑姑,她們的話和臉色,她至今都記得。她或許還是責怪的,責怪她們把錯誤強加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轉而管教她們家裏的晚輩。
他的性格太過活潑,凡事都喜歡參一腳,她不喜歡那樣的人。她覺得自己喜歡的是穎那種,不常說話,但是總能把握關鍵點的人。這樣的人一起生活,固然會悶,但是她喜歡,她自己好動,自然喜歡一個安靜些的人。
……
他有那麼多的缺點,而且都不符合她的標準,為什麼她還總是想起他呢?這個問題,她自己心中也沒有答案。越是不讓自己想,就越是想,所以她決定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大學之後,不僅有大學同學試圖追求她,也有些高中同學和初中同學。
以往大家都想著學習,自然不會過多理會愛情。到了大學,生理和心理基本都發育成熟,所以不少人真正的‘情竇初開’。
對於大學同學,靜總是有自己托詞,例如她已經有了男朋友之類的。大一大家互相認識的時候,有一個開玩笑的問題,就是問大家是否有家屬。那時,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她的答案是有。
所以也正因為這樣,整個大學生涯,沒有一個同學院的男生追求她。反而是一起上選修課的其他學院同學,曾經試圖告白,但都以失敗告終。
高中同學和初中同學,不乏與她關係較好的同學,也表白了,但是答案同樣也是拒絕。
她覺得自己或許真的在感情這方麵少了一根筋,對誰都不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