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朱學東
很久以前,人類的祖先有著共同的語言。他們東遷至幼發拉底河附近水草豐美的示拿之地。為了聚集全體的人類,展示人類的力量,他們在此燒磚築城,建通天之塔。上帝光降視察,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於是上帝決定變亂人類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並使他們分散各地。從此通天塔再無建成的可能。
聖經裏通天塔的故事告訴我們,語言在人類活動中具有令上帝害怕的力量。上帝使人類語言不通,彼此不能交流,人類也就失去了偉大的力量,不惟如此,還開始了紛爭相殘,隻得日夜祈願上帝賜福於己。
連上帝都害怕人類語言的這種力量,何況要維係自身統治秩序和利益的世俗威權?
所以,並不是所有時候人都可以說話、會說話的。說話成為一種人類普遍的權利,還是不算太久遠的曆史。
在中國,不太遠之前甚至還處在沉默時代。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說話表達,一不小心說錯話,恐難逃牢獄之災。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能說的,則都是以大話、假話、套話、空話、胡話為主。
改革開放,社會進步,普通人開始獲得了說話的權利。尤其是即時傳播通訊技術的進步,進一步拓展了普通人的話語空間,傳統管理手段對技術進步帶給普通人的話語權頗為鞭長莫及,眾聲喧嘩的時代開始到來。
雖然依舊是一個並不完整的話語空間,但相較於默片時代,人們壓抑的情感開始如洪水般從決口處奔騰而下。長久的壓抑,許多人陷於語言的貧困中,語言功能退化了,不會好好說話,不能恰當地行使自己久已失去的權利。許多人說話時,或充滿著暴戾之氣,言語粗鄙;或旁若無人,居高臨下;或唯我獨尊,說話不留餘地……
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到辦公室,到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接觸,類似情形普遍存在,結果是整個社會越來越糾結,越來越陷於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泥淖中。
久默之後的眾聲喧嘩並不奇怪,但這並不應該是人們放棄理性說話的理由,情緒化的喧嘩隻會製造問題激化矛盾,斷無解決問題之功。
人們說話是為了交流溝通,為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贏得他人的認可。
套用美國語言學家恩格爾的看法,翻譯或者死亡,是人類在地球上殘存歲月的命運,或許某一天,世界上每一種生物的生存與否,取決於對一個關鍵詞的正確理解和翻譯。翻譯其實就是讓別人聽懂自己的話,讓自己聽懂別人的話。
學會說話,即是為了讓別人能更好地理解你的立場。說話時,首先要學會尊重你的聽眾或者對手,尊重對方也即是尊重自己,這是對話得以展開的基礎。有了對話,才能知道分歧和各自訴求利益所在,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對話,溝通,增加互信,才能用雙方的智慧,尋找解決之道,妥協折中,達成共識,形成向上的改變。哪怕是有限的共識,對雙方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麵,社會為此付出的成本最低。
好好說話,才能夠為自己贏得更大的說話空間,並形成良性循環。
相反,即如西蒙娜 德 波伏娃所說:“有些話的殺傷力也跟煤氣室一樣大。”
不會好好說話,不僅可能摧毀有限的說話空間,也容易撕裂社會階層,在人與人之間製造敵意,親痛仇快,致通天之塔永無成功之望。這正是上帝和那些世俗的威權都樂見的局麵。
改變常常是從邊緣處細微處開始的。在有限的話語空間裏,不斷地練習說話,珍惜自己有限的話語權,講好自己能講的每一句話,也許,就別開生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