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
\t
有人會說版本有一點點差異不妨礙閱讀,那我舉第2個例證:字義和詞組的解釋。還是以書中第一段話舉例
“粵若”、“稽古”這2個詞解釋幾乎一樣,“聖人”“眾生”的解釋雖有點不同,吧友們估計不敢興趣,這個也忽略。“陰陽”、“開闔”說深不深、說淺不淺也忽略。下麵著重說我看到最有意思的詞——“門戶”
門戶:途徑,道理。這是陳蒲清的譯法,我買的那本書的譯法是“關鍵”。而我在網上看到較為恰切的說法如下:
“門戶”是《鬼穀子》裏一個重要的概念,鬼穀子反複強調,要“守司其門戶”。門戶在古代是有區別的,門是宅院的大門,戶是堂室的小門。鬼穀子認為,事物的存在和滅亡一定有它的道理和途徑。這個道理和途徑,是有層次的,就像進入一間屋子,要先通過門,再通過戶一樣。所以,“知存亡之門戶”不該僅理解為“知道事物存亡的關鍵”。把門戶理解為關鍵當然不錯,但很不夠。
“知存亡之門戶”,在鬼穀子看來,是聖人“為眾生之先”,也就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所必須的素養。領導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哪怕是一個小單位,都要首先有這個“存亡之門戶”的概念。比如領導一個企業,產品、營銷、管理、廣告等等都很重要,但哪個是你現在的“存亡之門戶”?哪個是門、哪個是戶,要頭腦很清楚才行。頭腦不清楚,就會喪失主見,逐漸受迷惑。比如有些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迷信廣告。廣告自然可以使一個瀕死的火腿腸企業複活,但也會讓一個如日中天的酒廠倒閉。這一生一死的關鍵,全在領導人對“存亡之門戶”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