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互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第九章互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節互補者是與你優勢互補的朋友
互補者是與你優勢互補的朋友
人們完全不相同的時候,就成了朋友。
——列夫·托爾斯泰
互補者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並不是隻有性情相投、誌趣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愛好不一的人結為密友的並不少見。這種類型的朋友被我們稱為“互補者”。
互補有兩大類。一類是需要互補。每個人在特定條件下的具體需要不盡相同,這使得人與人之間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互補,這是友誼關係得以建立的基礎。一個人若打
算從事某項工作,或者籌辦一個小企業,那麼他一般會選擇與具有他所缺乏的才幹和能力的人合作。比如,你是個技術員,你會找一個在管理方麵是行家的人合作,這樣,兩者能取長補短,各得其所,有利於事業的發展,這種互補形成了人才最佳配合。一個富於冒險精神。有強烈進取心的人,最好選擇一個謹慎小心、有自我抑製力的人合作,這樣兩個人一定會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交往關係,因為他們相互補充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第二類互補是作風和性格上的互補。這是指,雙方作風和性格不同,但是,一方對待另一方的方式和態度,並不影響另一方以個人的心願處世行事,甚至有助於他實現自己的願望。如一個控製欲強烈的人與一個依賴性較強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作風和性格上可以互補的一對夥伴。因為這樣兩個人在一起,前者的控製欲可以得到滿足,而後者感到有人可以依賴。下列這樣一些不同類型的人,都可以互補,並結為合作夥伴:
(1)支配型、關懷型和依賴型、順從型;
(2)自信自強型和優柔寡斷型;
(3)急躁型和耐心型;
(4)外向型和內向型;
(5)左腦型(思維清晰、邏輯性強)和右腦型(想像力豐富、綜合能力強)。
互補的人可以成為朋友,並在事業上互相促進。
弗洛爾和吉姆就是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弗洛爾念大學時,認識了吉姆,自認識以來,弗洛爾便喜歡吉姆。弗洛爾聰明、穩重又積極,他們一起夢想開創事業。弗洛爾滿腦子主意,就像盛暑熱浪底下布魯克林區消火栓的水傾流而出,吉姆知道怎樣規劃那些源源而來的主意,他適當地提問、建議,集中和引導彼此的力量,他們成為合作夥伴和好朋友。他們互相合作,促使事業發展到高峰。
這就是“互補”朋友的最好例子,優勢互補可以成為結交朋友的重要理由。
結交互補者,可以取長補短
結交“互補者”朋友,可以互補長短。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獨學無友、孤陋寡聞”。一個人的知識、能力總是有限的,有了朋友,就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馬克思和恩格斯這一對偉大學者和戰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的友誼成為全部曆史上無與倫比的聯盟”。法國18~19世紀著名的化學家本生與著名的物理學家基爾霍夫也是一對互補者朋友。他們共同合作,找到數種稀有元素。本生誠懇地說:“如果沒有我的朋友基爾霍夫,我將一事無成。”
而美國科學家喬治·巴頓和馬茨之間的友誼更為典型:
喬治·巴頓中校是美國陸軍最優秀的坦克防護裝甲專家之一,他接受研製M1A2坦克裝甲的任務後,立即找來了他的朋友和合作夥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破壞專家邁克·馬茨工程師。兩個人各帶一個研究小組開始工作,所不同的是,巴頓帶的是研製小組,負責研製防護裝甲;馬茨帶的則是破壞小組,專門負責摧毀巴頓已研製出來的防護裝甲。
剛開始的時候,馬茨總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巴頓開進試驗場地的坦克炸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巴頓一次次地更換新材料,修改設計方案,終於有一天,馬茨無論想什麼法子也不能達到目的。於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坦克之一在“破壞”與“反破壞”試驗後誕生了,巴頓與馬茨這兩個技術上的對手也因此同時獲得了紫心勳章。
巴頓事後說:“盡可能地找出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事實上,問題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於是我找了馬茨做搭檔,因為馬茨是最棒的‘找問題專家’。”
巴頓與馬茨這對“互補者”的合作稱得上是珠聯璧合,這種搭配是放之四海皆適用——不管你是幹大事業也好,做小買賣也罷,找個與自己互補的人做搭檔,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互補者”朋友身上有你所沒有的能力和品質,與這樣的朋友交往,你可以逐漸完善自我,取得進步。
[交友之道]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人都是不完整的,“互補者”朋友就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互補者啟發你的靈感
構成我們學習的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貝爾納
靈感能夠引導我們走向成功
靈感揭示了人們潛意識中最本質的心靈趨向,它會對我們要做的事起到暗示的作用,有的時候甚至會引導我們走向成功。
墨爾敦先生因病住進了醫院,在那裏,他認識了病友弗蘭克。弗蘭克是一位撰稿人,他向墨爾敦介紹了他的新書《思考致富》,並闡述了很多相關的理念。
弗蘭克的話啟發墨爾敦想到了一個主意。墨爾敦知道,許多洗衣店都把剛熨好的襯衣折疊在一塊硬紙板上,以保持襯衣的硬度,避免褶皺。他給洗衣店寫了幾封信,獲悉這種襯衣紙板每千張要花4美元。他的想法是,以每千張1美元的價格出售這些紙板,並在每張紙板上登上一則廣告。登廣告的人當然要付廣告費,這樣他就可以從中得到一筆收入。
墨爾敦有了這個另類新奇的想法,就設法去實現它。出院後,他就投入行動中!
最終,取得了成功,獲得一筆不菲的財富。
他繼續保持他住院時養成的習慣——每天花一定時間學習、思考和計劃。
後來,他決定提高他的服務效率,增加他的業務。他發現襯衣紙板一旦從襯衣上被拆除之後,就不會為洗衣店的顧客所保留。於是,他給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使許多家庭保留這種登有廣告的襯衣紙板呢?解決的方法在他的心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