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積極鼓勵比消極刺激來得好,而鼓勵法也不宜用得太濫,太濫恐失去它的效用;刺激法若應用得當,也是很好的,不過隻能偶爾為之罷了。

12

隻關注成人在事業上的成敗,卻不管兒童的能力與需要,是一種自殺性的思想。

13

判斷興趣良莠的標準應當看能否讓兒童卓有成效地成長。迷戀某一興趣卻無助於成長是放縱。為最有利於成長,應當具備三個條件:持久的興趣;來自外界的需要調動自身最大努力的挑戰;最終的成功。

14

我們應拓寬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感觸大自然中的樹木、花草、綠水、青山、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的農、士、商、工,三教九流,自由地向宇宙發問,同萬物為友,並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學習。

15

……自醒悟的人開始,各自解放了各人的孩子。各自背負因襲的重擔,扛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廣闊明亮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16

經驗告誡我們,嬌生慣養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死的還多一些。隻要我們不讓他們做超出他們能力的事情,那使用他們的體力與愛惜他們的體力相比,它的危害還是要小一些。所以,鍛煉他們的體格,讓他們能夠忍受酷烈的氣候、季節與風雨,能夠忍受饑渴與疲勞……

17

有些人過於嚴格,有些人過於放任,這兩種情形都是應避免的。假若你放任孩子不管,就會讓他們的健康與生命遭遇危險,讓他們在眼前受到許多苦楚;然而,如果你過於關心,一點苦都不叫他們受,就會使他們在未來遭受更大的苦難。

18

知識被悟性喜悅,正如同光線被眼睛喜悅一樣;兒童極端喜歡知識,特別是當發覺自己的問題受到別人的注意,他們的求知欲受到了別人的鼓勵和讚揚的時候更是如此。

19

要指導學生滿懷自信去正視陌生的問題,緩慢而堅毅地去解決它。我們不可低估年輕人有能力用自己的才智找到合適的答案……與別的任何生物相同,孩子善於真正屬於他本性的活動。所以,要依大自然的規律辦事,在學校中消除過度的勞累現象,要盡可能讓學習能夠自由與愉快。

20

孩子是應當敬畏的,他往往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思索地麵下的情形,探究花卉的用處,聆聽昆蟲的言語;他欲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而給兒童看的圖書就必須非常慎重,做起來也非常煩難。

21

……兒童的世界,同成人截然不同;如不先行理解,總是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展。

22

學習應當是主動的,它包含著心理的積極反應。它包括著自心理內部發生的有機體的同化作用。切合實際地說,我們必須以兒童的立場為自己的出發點。

23

大自然喜歡兒童在成人前應當像兒童的樣子。假若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產生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生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並且立刻就會腐爛:我們會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與老態龍鍾的兒童。兒童是有其特有的看法、想法與感情的;假若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與感情去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與感情,這簡直是極愚蠢的事情……

三、探索兒童的心理

1

最有效的教育都是從探索兒童的興趣、習慣、能量等心理特征並參照它們開始進行的。

2

正如嬰兒的胚胎需在母體子宮中發育一樣,正實體化的兒童作為一個精神胚胎,他需要一個溫暖和營養豐富的、充滿著愛的環境得以發展,這些總不會傷害他。兒童就是一個謎。

3

自我實現或心理的健康成長是人內部存在著的一種趨勢或需要,是人成長的方向。

4

集體生活是兒童個體向社會化道路前進的重要推動力;是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所必需。一個未獲取這種健康成長的兒童,可能終生隻是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