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間有味是清歡1

在山野鄉間品嚐到勝於奢華菜肴的鄉野小菜,在品茶賞月中感受到不同於喧鬧晚宴的安閑自在,或是看一次冉冉升起的朝陽,或是聽一處悅耳的林間鳥鳴……細品其中,那繁華絢爛背後的清歡,散發著人間最沁心的味道。

生活不過是一種獨特的滋味,包含著甘甜和苦澀,酸楚與辛辣,這種獨特的滋味需要我們自己去品嚐、去體會,唯有經曆了一切,我們才能感悟出生活獨特的魅力。

人就是生活,(英國)雪萊。

人,就是生活。

我們所感受的一切,即為宇宙。生活和宇宙是神奇的。然而,對萬物的熟視無睹,猶如一層薄薄的霧,遮蔽了我們,使我們看不到自身的神奇。我們對倏忽不定的人生稱讚不已,然而,它本身不正是偉大的奇跡嗎?

什麼是人生?我們降臨到世間,然而,呱呱墜地的時刻早已被我們淡忘,嬰孩時代不過是記憶中破碎的殘片。我們活下來了,可在生活中,我們卻失去了對生活的領悟。

如果以為透過我們的言詞便能洞穿人生的秘密,這是何等的狂妄自大!誠然,言詞如果運用得當,的確能使我們明白自身的無知,不過至此就已足人願了。

因為,我們無法回答: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來自何處?又欲往何方?降臨世間是否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為存在之中?誕生是什麼?死亡又是什麼?

精密抽象的邏輯學,抹去了塗在人生表麵的那層油彩,為我們展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人生畫麵。然而,麵對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麵,人們卻已經習以為常,隻感到它年複一年,周而複始。

我以為,人是一種存在,他前見古人,後觀來者,他的思想,徜徉於永恒之中,與倏忽無常、瞬息即逝絕緣。他無法想象萬物的湮滅;他隻在“未來”與“過去”中存在;無論他真正的、最終的歸宿如何,在他心中永遠存在著一個精靈,與虛無、死亡為敵。這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的特征。每一個生命與存在既是圓心,同時又是圓周;既是萬物的起點,又是包含萬物的線。

可是,我們的人生又是一場關於謬誤的教育,使我們自由鮮活的生命感受力成為一種僵死的推理係統。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兒時對事物的感受力。那時,對於世界和自身,我們擁有怎樣獨特而熱烈的理解啊!那時候我們並不像今日這般習慣性地在我們所見與我們自身之間劃一道分界線。就這一點來說,孩子其實就是在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中的。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種力量漸漸衰退,變成機械性的、習慣性的力量。這樣,感情和理性漸漸演變成一堆纏結不清的思想以及因反複重現所形成的所謂印象。

人生的起因究竟是什麼?或者,人生究竟如何產生?什麼樣的力量在主宰人生?這些追問像是孩子問的,或許隻有孩子才會這樣問。

因為,大人對自身無法解釋的問題會置之不理,漠然視之,不屑去問。

生活尋香:

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他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他就是雪萊,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雪萊的作品積極向上,節奏明快,常常從生活中取材,並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於其中。

所謂生活就是活著,人生在世,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生活中的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一味地去埋怨生活,生活也會回報給你黯然的色調,而熱愛生活的人,往往能在生命中發現燦爛的陽光。

我喜歡,張曉風。

我喜歡冬天的陽光,在迷茫的晨霧中展開。我喜歡那份寧靜淡遠,我喜歡那沒有喧嘩的光和熱。

我喜歡在春風中踏過窄窄的山徑,草莓像個精致的紅燈籠,一路殷勤地張結著。我喜歡抬頭看樹梢尖尖的小芽兒,極嫩的黃綠色裏透著一派天真的粉紅。

我喜歡夏日的永晝,我喜歡在多風的黃昏獨坐在傍山的陽台上。小山穀裏稻浪推湧,美好的稻香翻騰著。慢慢的,絢麗的雲霞被浣淨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歡看秋風裏滿山的芒。在山坡上,在水邊上,白得那樣淒涼,美而孤獨。

我也喜歡夢,喜歡夢裏奇異的享受。我總是夢見自己能飛,能躍過山丘和小河。我夢見棕色的駿馬,發亮的馬鬃在風中飛揚。我夢見荷花海,完全沒有邊際,遠遠在炫耀著模糊的香紅。最難忘記那次夢見在一座紫色的山巒前看日出——它原來必定不是紫色的,隻是翠嵐映著初升的紅日,遂在夢中幻出那樣奇特的山景。在現實生活裏,我同樣喜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