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北海人的處境,克裏格便提出將他麾下的軍隊再派去打北陸人,以此使北陸人也不能參加圍攻北海人的戰爭。但這個提議立即便被提圖斯打消了。
盡管一直以來帝國對於克裏格都未做管束,但他畢竟還是帝國東部軍區的軍區司令,而他的這個軍團,也是領著帝國軍餉的正規軍隊。拉了軍團去打埃莫森人到無所謂,畢竟帝國已經對埃莫森人宣戰;而後來帶兵去打烏爾果人便已經是逾越了,所幸並沒有打起來戰事便結束了,即便有人有心,也怪不到他頭上;然而若是他真的拉了軍團跑去打北陸三國之一,勢必會被視為帝國向該國宣戰——這就不是他一個軍區司令所能承擔的了。
而更加重要的是,北陸三國雖然不是大國,但那個國家也都能拉起個七八萬人的軍隊,以克裏格那不足一個軍團的兵力,想要使其中一國撤出對北海人的圍攻,著實還不夠格。
聽了提圖斯的分析,克裏格便泄了氣,想來想去,也隻有先叫哈維斯帶了他那一百名北海武士,再將港口裏已經造好的軍艦全部帶走,前去給北海人救急,再招攬個上萬東方人丟給哈維斯一並帶走,希望他們能夠盡早被北海人錘煉成合格的水兵。至於旁的事情,再另做打算。
克裏格這個打算也叫提圖斯無可奈何。當初將那些東方人留下來,本來就是為了增強東部軍區的實力,以便在未來一並對抗迪德人。然而現在阿布丹傑王子成了迪德蘇丹,已經和帝國簽訂了為期十五年的停戰協定,使兩個帝國都得到了寶貴的休養時間,那麼東部軍區對人口的需求便不再那麼迫切。更加緊要的問題是,原本被帝國煽動而和迪德人作戰的波達人此時已經全麵歸附了迪德人——這就意味著,東部軍區裏的這些波達人也不再可以信賴——也許,象克裏格計劃的那樣,把他們丟到遠離帝國和迪德人的北海才是更好的選擇。
而接下來,克裏格總算聽到了一個讓他感到高興的好消息——在四個兄弟會談的時候,喪心病狂的四王子不計代價的派遣麾下死士謀殺自己的三個兄弟,結果阿布丹傑成了唯一的幸存者,順理成章的繼任蘇丹之位。
盡管克裏格打擊阿布丹傑的四個兄弟聲望的計劃並沒有完全實施,但在成為了蘇丹之後,阿布丹傑蘇丹仍舊立即派遣使者,和諾裏克帝國商議停戰。
在幾經周折之後,諾裏克帝國和迪德帝國終於達成了長達十五年的停戰協議。兩個帝國的君主在邊境上碰麵,各自立誓,簽訂協議,使得可靠而長期的和平降臨在兩個帝國之間。
然而,使提圖斯和克裏格都感到奇怪的是,在這次簽訂合約的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扮演著迪德帝國合作者的薩魯人,卻沒有出現。這就意味著,盡管在帝國東部,和平已經降臨,但在帝國南部,戰爭還將繼續。
不過,這對克裏格來說就沒什麼影響了。畢竟克裏格所管轄的東部軍區遠離南方,就算薩魯人要繼續和諾裏克帝國打下去,一時半會也和克裏格沒什麼關係。
然後,克裏格便和提圖斯說起自己消息閉塞的事情,向提圖斯詢問解決之道。這時候,提圖斯才恍然想起,作為帝國東部軍區司令,克裏格對於帝國情報部門所收集到的信息,也是有權知道的,便索性將這些東西和盤托出,告訴了克裏格——不過,顯而易見的,真正要緊的一些東西,即便是提圖斯所知也有限,就更別提克裏格了。
而對於克裏格允許薩耶人在特拉波要塞南邊的鎮子外建立一個軍團營地以容納薩耶複國主義者組織的雇傭軍的事情,提圖斯就有些拿捏不好了。
無論是從帝國領土的層麵,還是從宗教信仰的層麵,薩耶複國主義者都不是什麼好的存在。但是對於這些危險分子的處置本身卻是個棘手的問題——無論好壞,薩耶人作為放貸人和醫師在整個帝國甚至帝國以外的許多地方都享有極高的名聲,而那些複國主義者則和他們的同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貿然處置他們可能對帝國帶來巨大的經濟上的損失。然而真正要將他們聚集起來使他們成為一支軍隊,帝國又會麵臨著丟失土地的危險——就更別提西部教國和其它宗教狂熱者對此的反應了。
然而克裏格已經做出承諾,即便是提圖斯阻止,想必克裏格也會讓那些複國主義者去桑格爾草原上組織軍隊——這樣,提圖斯便歎息了一聲,決定先不做表態,寫信向皇帝彙報一下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