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紮希達的部屬們才終於想起,除了眼下已經在戰場上的三位王子外,帝國裏還有一位王子——在遭到刺客襲擊後就立即將自己麾下的部族聚集到一起,並逃到帝國新征服的東方波達地區的阿布丹傑——事實上,亞曆克斯所收攏的那些騎兵,也正是從東方逃過來的。
這樣,紮希達便將目光投向了波達地區——畢竟,他已經收攏了那些叛亂者並因此而得罪了阿布丹傑麾下的那些小部族,想要將那些小部族再收入麾下就有些不可能了。但是,如果他能夠收攏那些波達人,也將是一股強大的戰鬥力——事實上,按照部屬們的估計,如果波達人全麵動員起來,至少能組織起八萬軍隊。
盡管自信是最合適的蘇丹人選,紮希達也沒有狂妄到認為自己一旦過去,就能立即收服全體波達人的地步。但是,通過那些叛亂者所提供的情報,大王子了解到,他的那個小弟弟,已經憑借他的仁慈而使波達人歸附了——按照這種情況來看,如果不是阿布丹傑無意與自己的兄弟征戰,那個一直不顯山露水的小弟弟現在才是所有四個兄弟裏最強大的。
考慮到這種情況,紮希達便決定率領軍隊開進到波達地區邊境駐紮,同時親自率領五百衛隊前去找阿布丹傑——既然那個小弟弟不願意自己的手上沾上自己兄弟的鮮血,那麼紮希達在波達地區就是安全的。紮希達希望能夠用一個承諾來換取阿布丹傑對波達人的影響力,或者至少也可以換取部分波達人的統治權——當他當上蘇丹之後,他會允許阿布丹傑帶上他的全部部屬離開帝國,到帝國之外的異民族土地上生活——對於一個新任蘇丹來說,這是對那些潛在競爭者的前所未有的仁慈和慷慨的處置。
另外一方麵,盡管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將阿布丹傑的那些小部族收入帳下,紮希達也絲毫布希望那上萬人的軍隊白白便宜了自己的競爭者——率領大軍向東前進的同時,大王子派出了一名信使,前往那些小部族的聚集地,發出一個警告——他不會放過那些在他爭奪蘇丹之位時擋在他路上的人。
與此同時,迪德人中最偉大的謀略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想到阿布丹傑麾下兵馬的,並不隻有他一個人——在他的信使和那些小部族的人接觸後不久,他的二哥的信使也到了。
兩名迪德人分別代表不同的主人,同時向那些小部族伸出了友誼之手。而就在那些小部族的新首領們為了到底要不要改換門庭而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紮希達的使節也將他的主人的威脅帶到了。
這下,那些小部族的火氣也被激發出來了——這三名王子似乎全不顧他們已經有了效忠者的事實,都把他們當作軟弱可欺,可以隨意處置的對象了。一怒之下,部族首領們和使節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緊接著,雙方便打了起來。到最後,三名信使和他們的隨從全部被殺,而諸多小部族反倒空前團結起來,也熄了轉投門庭的心思,開始舉部向著波達地區遷移——據說阿布丹傑王子已經掌握了波達地區,他們這些人去了那邊,自然也會受到庇護。
使節被殺的二王子暴跳如雷,發誓要把那些不知死活的小部族屠殺幹淨。盡管那些小部族已經抱成了一團,卻終究也不過幾萬人口,能湊出一兩萬兵馬,以他的軍力到也不是不能對付。
但是同樣被那些小部族的人殺了使節的四王子的軍隊很快的跟到了後麵——再一次的,均衡的局麵出現了。隻不過這一次,實力最弱的變成了阿布丹傑王子的那些小部族,而兩個有威脅的勢力則變成了二王子和四王子。
幾次派出人手在二王子的營地附近探查,四王子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機會——如果他的哥哥對那些小部族發動進攻,那麼他就會以不計前嫌的拯救者的姿態出現——毫無疑問的,這將使他能夠爭得那些小部族的投靠。
就這樣,三個王子和一個部族聯盟,四支龐大的隊伍各自懷著各自的心思,卻朝著相同的目的地進發。而此時,遠避他鄉的阿布丹傑還布知道,因為一群波達人的叛亂,戰火將燃燒到他藏身的邊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