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明言和克黑蘇人有賬要算,事情卻並不簡單。畢竟,眼下桑格爾人仍有兩場戰爭要打。
北邊的烏爾果人仍舊在鍥而不舍的追殺著北方十二部,盡管桑格爾人已經竭盡所能的退避,卻總是要麵臨一些不得不打的仗,陸陸續續已經損了數千人馬。
東方十二部所麵臨的情況要好一些,克黑蘇人的軍隊已經被消滅,而北方的烏爾果人則還在多斯人的領地裏,桑格爾人又是客軍,情況便不那麼嚴重。但終歸也不能這麼拖延下去。
然而使克裏格失望的是,盡管保加爾人很爽快的調了兩千青壯加入他的軍隊,普布裏烏斯和哈康卻拒絕了他的邀請,並不同意率領新軍騎兵和賣命團北上——按照普布裏烏斯的說法,他們要留在這裏直到這一地區確實已經恢複和平為止。
盡管對於這樣的結果有些失望,克裏格卻也感到一些安心——既然這些人留在這邊,那麼短時間內也就不必擔心埃莫森人背盟,桑格爾人也就可以安心的遷移到他們新占領的土地上。
將薩督卡人留在這邊駐守之後,克裏格便率領著他的新軍隊跟著魯倫一齊回到塔倫特部的駐地——因了這邊的戰事,南方十二部的頭人和長老們便多聚集在這邊等待結果。
和眾頭人、長老商議過後,便定了遷移的計劃——將八小部中的四個遷到桑格爾河西岸到薩督卡人的新鎮之間的地方,而他們留下來的草場則由剩餘的四大部和四小部分了。
而劫掠來的糧秣物資,原本是克裏格所有,因薩督卡人得了埃莫森人的精裝甲具,便由克裏格出了些糧秣和十二部換了。
剩餘的埃莫森女子,克裏格便一如前約,給軍團裏的戰士們分了,之後才和那些劫掠來的工匠一並留在部子裏看押,隻等他們得勝歸來,便一並運回東部軍區。
又拿得自埃莫森人的錢財買了十二部存留的皮子,使工匠給所有戰士補齊了護甲,克裏格才帶了軍隊和老爹帶的一萬騎兵一並北上——這樣,算上北方十二部所能出的近兩萬兵,和烏爾果人作戰的兵馬便接近了四萬人,已經可以一戰。
克裏格的軍隊以步兵為主,隻有一千五百東方人是騎兵,卻也多半是“能夠騎馬作戰”而已,和真正的騎兵大有差距。這就大大拖慢了桑格爾軍隊的行軍速度——等彙合了北方十二部時,已近夏中。
這個時候的援軍,對於北方十二部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因為不想在和烏爾果人的廝殺中放幹血液徹底衰落,北方十二部便采取了和多斯人一樣的策略——拖。
然而和多斯人不同的是,北方十二部周邊的領地裏並沒有草甸子之類的地形。
多斯人在引誘著烏爾果人行動的時候,一邊走一邊就將老幼婦孺藏進了大草甸子。並不熟悉地形的烏爾果人即便知道那些最容易對付的人藏在哪裏,也不敢貿然進入他們完全不熟悉的“鬼域”——在那種看上去和草原沒多大區別的地方,很可能一腳踏錯就會葬送一整支軍隊。
然而北方十二部的桑格爾人並沒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幫手。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得不帶著全部的老人、女人和孩子以及全部的家當趕路。而這種拖累則使他們非但無法完全甩掉後麵那些有半數步兵的敵人,甚至屢屢被敵人追及。
桑格爾人天性裏的果決很辣就在這種時候體現出來。
當敵人離他們過近,導致他們可能無法安全過夜的時候,就會有來自十二部的一群老人站出來,騎上馬,拿起武器,在即將入夜的時候對烏爾果人發動自殺性的衝鋒——就像桑格爾人的祖先們所做的那樣——而剩下的人,則充分的利用那些犧牲者所換來的寶貴時間,和烏爾果人重新拉開到一個足夠安全的距離。
魯倫所率領的軍隊到達的前一夜,安塔大頭人便帶了另外十幾個頭人,和諸部的長老們及最後一批老者,衝殺了過去。而此時,北方十二部裏除了幾個部子的薩滿外,便再無老人了。
提及這些事情的時候,安達薩和幾個部子的大頭人都是麵無表情,一臉的理所當然。然而,隻有看他們血紅的雙眼,才會知道這些桑格爾人心底裏熊熊燃燒的怒火。
對於這些失去了父親、母親、祖父、祖母的人,南方來的桑格爾漢子們一句安慰的話也沒有,隻是低聲商談著作戰的事情——北方十二部之所以一直沒有和烏爾果人硬拚,除了擔心損失過大之外,另一個念頭也是給烏爾果人一下狠的,省的他們老來——原本他們想的是東方十二部的援軍,然而東方的戰事還沒結束,南方的援軍卻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