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埃莫森人的算計(2 / 2)

盡管埃莫森人也擁有數千名騎士,而且每一名都或遠或近和王室有著親緣關係;盡管這些自恃武勇的年輕人都嗷嗷叫著要求參加對桑格爾人的戰爭,老國王還是毫不留情的壓下了他們請戰的要求,命令他們在王城裏接受訓練,而派遣他的第三子率領四萬步兵前去攻擊桑格爾人。

毫無疑問的,這一行動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老國王的目的,是逼退而不是消滅桑格爾人。

埃莫森人北邊是早已皈依的北陸人,南邊則是有諾裏克帝國撐腰的保加爾人,西邊則是同樣有諾裏克帝國撐腰,且相互保持了數百年同盟關係的阿萊卡、克裏曼和薩德斯三國——短時間內,唯一有可能加以攻擊的就是桑格爾人。

如果教國全力支持埃莫森人消滅桑格爾人,老國王就會毫不猶豫的親自帶領全部的八到十萬大軍一口氣壓上去,讓桑格爾人徹底的從曆史的長河中消失。肥沃廣闊的桑格爾大草原經過開墾將永遠成為埃莫森人的家園。

然而攻擊桑格爾人的,除了埃莫森人,還有早了幾年皈依的烏爾果人。這樣,烏爾果人對埃莫森人來說,就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者。更加使老國王在意的是,即便麵臨北海人的威脅,烏爾果人仍舊出動了兩路總計七萬大軍——從這一點上來看,烏爾果人的力量是比埃莫森人要強大得多的——無論是出於保存實力的目的,還是出於削弱競爭者的目的,老國王都寧願把桑格爾人逼退,而不是消滅掉。

盡管東方那一路烏爾果人有五萬人,但是西邊這一路卻隻有兩萬人——四萬埃莫森步兵緩步推進,足以逼迫桑格爾人退卻——到時候,桑格爾人就會選擇先集中力量解決較弱的烏爾果人。而等到桑格爾人和烏爾果人血戰過後,埃莫森人將在草原上修起營壘,以圖永久的占領草原的一部分。

一次性的占領整個桑格爾草原,或者徹底消滅桑格爾人,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對於埃莫森人而言,既沒有好處,又沒有必要。

在耐心細致的對自己的繼承人講解了全部的關節之後,老國王親自選拔了一批年輕的將領,讓這些人在自己的繼承人的帶領下率領著四萬經過諾曼人訓練的裝備精良的新軍前去驅趕桑格爾人,自己則將所有諾曼教官都留了下來並將所有的出身王室的貴族子弟都召集了起來——按照老國王的說法,他要訓練出一支精銳和虔敬的騎士部隊。

自然的,為了訓練出這樣一支部隊,錢是不能少花的。雖然埃莫森的王家金庫裏存著大量的金銀,但也總要教廷幫點小忙的……

另外一方麵,帶著教國派來的傳教士,埃莫森國王的第三子,恩維爾,正率領著一支前所未有的龐大軍隊向著桑格爾河進發。

盡管一路上傳教士都在不停的講述著天主的威力和恩榮,講述著超度異教徒所帶來的功績,恩維爾本人卻是不緊不慢的帶著隊伍慢慢前進。

按照這位王子自己的說法,原本埃莫森人在桑格爾河西岸有幾個鎮子可以為大軍提供補給,並保護糧道,但因為後來桑格爾人奪取了那片土地並摧毀了鎮子,現在大軍的補給已經隻能靠國內供應。而桑格爾人的軍隊全部是騎兵,調動速度極快,派遣軍隊前來攻擊糧道是必然的。

為了保證四萬大軍的糧食供應,恩維爾一進入桑格爾人的勢力範圍,便開始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每行進兩天的路程,必然要按照諾曼人教給他們的辦法結結實實的紮下一座大大的營盤,並留下一千士兵和一名副將駐守,以此保衛糧道。

在這樣明目張膽且理直氣壯的龜速行軍的幫助下,本來隻要十天就能走完的路程,硬是被恩維爾走了二十天,而一路上也留下了十座大大的營盤——若是戰鬥結束後,這些營盤到是正好給埃莫森人居住生活。

對於這種情形,隨行的傳教士們雖然心有不滿,卻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就象恩維爾所說的那樣,大軍作戰,首重糧草補給,若是掉以輕心,萬一被桑格爾人斷了糧道,大軍軍心渙散,士氣低落,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一路謹慎,一路拖延,在桑格爾人在桑格爾河東岸等了足足八天之後,埃莫森人的軍隊才終於出現在河的對岸。

見到敵人到來,所有的桑格爾騎手頓時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