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別了詹姆士後,艾琳娜便徑直回了要塞主堡裏找克裏格。而侍女則給了艾琳娜一個使她驚訝的回答——克裏格回到主堡之後,竟然不是去了別的地方,而是徑直回了臥室,而且要她一回來也立即過去。
這個奇怪的吩咐頓時讓艾琳娜疑惑而且羞澀起來——時下仍是白天,克裏格該不會受了刺激,想要在大白天亂來吧。
一邊奇怪的想著,艾琳娜一邊作賊一邊小心翼翼的回到了臥室。
臥室裏,克裏格正坐在窗邊的小桌旁,全神貫注的擺弄著幾枚金元。
聽到腳步聲,克裏格便抬起頭來。看到是艾琳娜,克裏格便笑了下,站了起來:“嘿,回來了?”
歎了口氣,艾琳娜笑著點了點頭:“怎麼大白天的就……”
“有個事商量下。”說著,克裏格咧了咧嘴,露出為難的神色,“你說,咱們接下來收買的些個娃娃,到是怎的操練為好?”
這個問題是個挺奇怪的問題,但聯想到之前克裏格的表現,艾琳那便已經明白了自己丈夫的意思——最早的時候,克裏格考慮到自己部族人數稀少的問題,就希望組建一支強大的鐵甲騎兵部隊,並且為此從提圖斯那裏要了一些薩珊鐵甲騎兵的鐵甲給布羅克鐵匠們,希望能讓布羅克鐵匠們仿製那些精良的重型鱗甲和馬甲——然而現在看起來,在見識了帝國新軍騎兵的可怕作戰方式之後,克裏格又動搖了。
不過,考慮到帝國新軍的實際作戰效能,這種動搖也是理所當然的。
最初,當皇帝征服了保加爾人,滿載榮譽和戰利品回到新諾裏克城之後,皇帝便向他的將領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有可能組織一支軍隊,既具有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力,又具有步兵的嚴整和穩固。
這個問題在帝國將軍中引發了爭議。長久以來,步兵和騎兵之間的作戰效能是完全不同的,各自的戰鬥方式也完全不同——所有有經驗的將領都認為,皇帝的突發奇想給大家提出了一個不可能達成的要求。
本來這個問題會被作為一個閑談時的笑話而遺忘,但偏偏有些從來不曾上過戰場的人卻將這視為出人頭地的大好機會——在過了兩個月後,一名名為普布裏烏斯的軍略史官向皇帝獻上了自己的計劃。
這名名為普布裏烏斯的青年騎士的本職是帝國大圖書館的管理員,也是知名的帝國史官,以記錄和分析帝國戰史而聞名。除此之外此君也是嚴苛訓練的狂熱鼓吹者。在聽到了皇帝的要求後,普布裏烏斯立即將這視為驗證自己理念的大好機會。
普布裏烏斯對於皇帝的要求做了重新的解釋——想要保持機動性和衝擊力,輕裝的槍騎兵是必須的,而想要達到步兵的嚴整和穩固,則非的排列出密集的方陣不可。在經過了一係列在紙上的分析和計算後,這位圖書管理員初步製訂出一套至少看起來可行的戰鬥方案,即通過高強度的訓練,使騎兵掌握密集陣型機動、衝擊和撤離的方案。
這個計劃一被提出,立即引起了廣泛的嘲笑和攻擊。一些人指責普布裏烏斯異想天開,另外一些則攻擊這個計劃本身的粗劣可笑。在年輕的普布裏烏斯麵紅而赤的試圖為自己辯護的時候,皇帝阻止了他,並要求他盡快拿出一套可操作的方案,而非僅僅是理論。
在幾乎所有人都等著看他的笑話的時候,年輕的理論家反到憋足了勁,要象所有人證明自己並非隻是單純的耍嘴皮子。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普布裏烏斯跑遍了他的資金所允許他去的每一個騎兵營地,從依靠精良裝備和團隊力量的帝國軍團騎兵,到依仗個人武技和無畏勇氣的蠻族騎士,包括那些擅用馬弓舉止粗野的遊牧民,普布裏烏斯以學生的身份和他們中的每一個人打交道,了解騎兵的戰鬥方式。甚至,在這五年裏,普布裏烏斯以十六次落馬,三次摔斷腿,八次肩膀脫臼為代價,從一個從來沒騎過馬的諾裏克學者成為了一名連那些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也要點頭讚許的騎手。
五年後,這位年輕的理論家向皇帝交出了一本小冊子。據說隻有皇帝本人和另外幾名近臣才知道小冊子上到底寫了些什麼——然而,無論如何,皇帝陛下下令向普布裏烏斯撥款五十萬金元,用以支持他的訓練計劃。
而更使人吃驚的是,似乎皇帝認為這種沒幾個人見過的訓練方式特別重要,除了撥款之外,皇帝還特別在新諾裏克城北方的山區裏建立了一座小型要塞,供騎兵訓練之用。而第一波所招募的騎兵,也全部從帝國騎士階層選拔強壯健康的諾裏克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