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陣斬(1 / 2)

在清點了諾裏克人的損失後,皇帝沮喪的發現,他的三個軍團竟隻剩了兩個軍團的兵力——這還沒考慮戰馬的損失。在戰陣上,真正被徹底殺死的人並不多,三千多人而已。但上萬的傷員不止迅速的拖垮了軍醫們的身體,更急劇的消耗了儲備的傷藥。即便皇帝已經毫不遲疑的下令將特拉波要塞裏的儲備全部搬了出來,仍舊有很多人因為救治不及時而死去,或是殘廢——到最後,一萬多傷員被確定為康複後能夠重回戰場的,隻有六千人。而剩下的,則是三千多注定傷殘終身的廢人,和八百多具屍體。

救治傷員,補充武裝,重編軍隊,這一切的事情都消耗了人大量的精力。而其中最使人惦記的事情,則是與迪德人的談判——戰爭之後,記得簽訂合約,這是古人留下的深刻教訓。然而考慮到此時迪德人正在北方進攻帝國的盟友格羅格人,再考慮到來自帝國西部的“聖戰軍”正在為奪回諾莫瑞根聖城而戰,和談就成為一種奢望了。

也正因為如此,當迪德人的使團出現在特拉波要塞外的時候,所有人都感到了驚訝。

最後,在與迪德人的使節一陣討價還價之後,和談仍舊破裂了。而破裂的根本原因則是因為紮希達完全無法代表迪德人——迪德蘇丹正在率領大軍與東方的敵人激戰,而他的兒子們則各自率領了部民各自開疆拓土,大王子所能代表的隻有他自己,而諾裏克方麵卻不可能和一個王子簽訂什麼合約……

結果,迪德人便緩慢而穩定的從整個東部軍區撤退,而諾裏克人也並不追趕——在和迪德使節談判的時候,諾裏克人得到了一個新的消息,而皇帝還沒有考慮好如何理由這個新情報。

在這一切紛亂的事務全部安頓下來之後,忙得焦頭爛額的皇帝才終於停下來,麵對最使他頭疼,卻不得不麵對的問題——獎賞。

若照平時諾裏克人的標準,這次戰爭實在是算不得勝利的——在付出了上萬人的代價後,所取得的不過是迪德人的暫時退兵而已。而照了探子們的說法,迪德人的死傷不過五千多人,且多半是克裏格帶人衝殺及後來騎兵突擊時的戰果。

然而,獎賞又是勢在必行的。

按照迪德人使節的說法,迪德蘇丹雖然麵對強大的對手,卻也已經穩操勝券,也許再過幾個月便可取勝,再過幾個月便可穩定當地局麵——這樣,最多兩年,迪德人的大軍便可騰出手來,全麵西進。諾裏克人這邊,帝國西邊的精銳老兵軍團為了防備西邊的蠻族而不能輕動,東邊的軍團又在之前的爭戰中打光了,唯一可以期盼的,便是這經曆了一次大戰的軍團能夠迅速成長起來,又盼望那支由難民組成的“聖戰軍”能夠多留些人,好歹是些助力。

然而,僅僅是如此,卻遠遠不夠。要想對抗那遠勝幾名王子軍力總和的蘇丹大軍,僅憑諾裏克半國的力量卻是說笑——在老皇帝的計劃中,不止包括了諾裏克人能調動的大部分軍力,更包括了現在已經節節敗退的格羅格人、之前被他打得喪了膽而幾十年都乖乖從命的保加爾人、已經皈依了西部教廷的北海人、曾經和諾裏克人結下血仇以至於上百年都不曾來往的桑格爾人、這百多年間一直不斷反叛不斷被鎮壓的特羅布人、被帝國精銳老兵軍團鎮壓而成了附屬國的阿萊卡人、薩德斯人、克裏曼人——這一切能夠調動的力量,都必須被調動起來。

向阿萊卡人、薩德斯人、克裏曼人和保加爾人征兵的密使,在皇帝送走了迪德人使團之後便被派出。而北海人的繼續南下,則取決於那些北海人對他之前派去的禁衛騎兵所帶的金錢夠不夠豐厚——對於老皇帝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桑格爾人和特羅布人——這兩支,一支完全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置身事外,另一支則甚至有可能在帝國最危險的時刻果斷投敵——而控製這兩個民族的關鍵,在皇帝看來,就落在了克裏格身上。

克裏格的要求很簡單,也很難辦——特拉波要塞——對於皇帝來說,這個把守帝國腹心之地的關口,必須掌握在信得過的人手中。而克裏格,雖然得了皇帝的賞識,卻顯然遠遠沒有達到皇帝親信的地步。

更加使皇帝為難的是,之前這一場大勝仗裏,克裏格起的作用甚至大於那些騎兵,如果隻是象普通的雇傭軍那樣給以金錢的賞賜,顯然是說不過去的——然而這一個甚至不是諾裏克人的蠻族,給予更加榮耀的封賞,也是說不過去的。在曆史上,諾裏克人曾經對一些在關鍵時刻對帝國起到很大幫助的蠻族,授予過“諾裏克人永遠的朋友”這樣的榮銜,更賜予了在帝國境內持節杖出行的特權。但是皇帝的想法是使克裏格成為“自己人”而不是朋友——可以預見,在和迪德人的蘇丹戰鬥過後,無論輸贏,諾裏克人的新鮮血液都將會再一次被放幹。

在反複猶豫了很久之後,一個折中方案被提出——西塞留任東部軍區司令官,帶領整編後恢複到一個標準軍團兵力的第二十一軍團駐紮在特拉波要塞南部的柯尼卡城堡;克裏格任特拉波要塞代總督,暫時管理特拉波要塞;提圖斯擔任克裏格的副官,協助克裏格管理特拉波要塞並主要監督銀礦的開采工作;皇帝自己帶領第二十二和二十三軍團回到魯爾軍區整編並準備投入南部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