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

人生得一知己,不亦樂乎

莊子和惠子是《莊子》一書裏的一對歡喜冤家,兩人常常鬥嘴,著名的“子非魚”的辯論就發生在兩人之間。盡管如此,兩人依然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當惠子死後,莊子十分傷心。

《莊子·徐無鬼》中記載,有一次莊子經過惠子的墓地,突然有感而發,講了一個故事:

楚國的首都郢城有個名字叫做匠石的工匠有一門絕技,他能讓他的朋友把白泥塗抹在自己的鼻尖上,然後匠石看似漫不經心地揮動斧子,斧子呼呼作響,帶著風聲劈下,朋友鼻尖上的白泥完全被削掉了,而鼻子卻一點兒也沒有受傷,他的朋友站在那裏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

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表演一下你的絕技我看看。”但是匠石拒絕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但我可以搭配的夥伴已經死去很久。沒有他,我的絕技再也不可能施展了。”

講完這個故事,莊子歎了一口氣說:“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了!我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人了!”

有朋友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孔夫子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孔夫子眼裏,學習自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另一件能和學習相提並論的,就是朋友。確實,很多時候,朋友帶給我們的快樂往往是最簡單、最無可替代的。

有三個人進山求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一個神仙,神仙說:“你們沒有慧根,恐怕成不了仙,但是看你們如此誠心,我就滿足你們每人一個願望吧。”那三個人一想,也罷,總比什麼都沒有好。於是,第一個人提出了他的願望,說:“我想要一生發財。”神仙點點頭,說:“你回去吧,你的屋子裏已經堆滿金銀珠寶了。”那人滿意地回去了。第二個人說:“我想要當大官。”神仙點點頭,說:“你回去吧,馬上皇帝就會降旨讓你做封疆大吏。”那人也滿意地回去了。這時,第三個人說話了,他說:“老神仙,我不想當官也不想發財,我隻想找一個知己好友,能夠與我心意相通,我們一壺酒,一盤棋,天南海北地聊上一整天也不覺得厭倦。”神仙聽了,沉吟半晌,道:“你所要求的,乃是人間的至樂,我們做神仙的都享受不到,你怎麼敢提這樣的要求呢?”說罷,一甩拂塵禦風飛走了。

老神仙說得一點兒沒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若是能找到一個這樣的朋友,即便是神仙也隻有羨慕的份兒。

比起古人,我們現代人其實幸運很多,我們有各種渠道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我們有了手機,有了QQ,有了Skype,有了SNS網站,朋友隔得再遠也能天天見麵,天天說話。天涯真的變成了比鄰,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子。

但是朋友多了,現代人卻比古人更孤獨了。人與人的距離似乎拉近了,人心的距離卻變得遙遠了。正如顧城的一首小詩所說:“你一會兒看雲/一會兒看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其實我們不缺朋友,打開手機通訊錄,是長長的一串名單;打開QQ,好友麵板也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頭像,但是這麼多朋友並不一定帶給我們快樂,我們依然覺得寂寞。因為被我們稱作朋友的人,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知心的朋友,這種朋友被稱為“知交”,就像莊子和惠子,就像匠石和他的朋友一樣。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人群中感到寂寞,為什麼再多的“朋友”也不能讓我們快樂?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不能打開自己的心靈,隻有把心敞開,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一眼就能分別出來,他們總是無比默契,有著說不完的話,而且即使不說話,他們也不會感覺冷場,因為他們的心靈依然在交流。

大千世界,若是能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生死——把生命看做一次旅行

生命隻有一次,善待便是珍惜

《莊子》中有一段精彩論述:“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這是莊子參透生死問題後所講的“道”。在莊子看來,天地造化賦予人一個生命的形體,讓我們勞碌度過一生,到了生命的最後才讓人休息,而死亡就是最後的安頓,這就是人一生的描述。因此,善待自己生的人,也一定會善待自己的死。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這是一個重要的結論。用道家的眼光來看,生命是虛無且短暫的,一個人隻有真正認清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方向,才能在憂苦中珍惜生命,善待生也善待死。

在荒涼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通常,它要花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後,一點點地積蓄養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麵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但讓人們惋歎的是,這種極難長成的小花,花期並不長,僅僅兩天工夫,它便隨母株一起消殞。

小花的生長和蟬的生命曆程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們隻是大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一員,可是卻以其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麗一次,隻有善待生命者才能在世間收獲真正的快樂。

她是一個年輕的護士,很多時間都是在病房裏度過,病人床頭的花開花謝讓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有時候,她甚至覺得病人床頭大朵綻放的花仿佛渾然不知死亡的存在,冰冷的花蕊就像一隻隻嘲弄的眼睛。因此,她一點兒也不喜歡花。

一天,病房裏一個新來的男孩送給她一盆花,她竟然沒有拒絕。也許是為了他的稚氣、天真的笑容,也許是怕傷害對方的心。從搬進來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他再沒有機會離開這間病房了。

那次,他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達到外麵玩了,回來的時候正好碰見了她。他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站在她麵前,低著頭一聲不吭。到了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三色堇,紫、黃、紅,斑斕交錯,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張頑皮的鬼臉,旁邊還附有一張小條子:“想知道你不高興的樣子像什麼嗎?”她忍俊不禁。第二天,她又收到了他送的一盆太陽花,小小圓圓的紅花,每一朵都是一個燦爛的微笑:“想知道你笑的樣子像什麼嗎?”

後來,他帶她到附近的小花店閑逛,她這才驚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這麼多種花,玫瑰深紅,康乃馨粉黃,馬蹄蓮幼弱婉轉,鬱金香豔異,梔子香得動人魂,而七裏香更是攝人心魄。她也驚奇於他談起花時燃燒的眼睛,仿佛那裏麵燃燒著生命的光芒。

他問:“你愛花嗎?”“花是無情的,不懂得生命的可貴。”

他微笑著告訴她:“要懂得花的人,才會明白花的可敬。”

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她遠遠看見他在住院部的花園裏呆站著,她剛要喊他,他聽到了腳步,急切回身,食指掩唇:“噓——”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綴滿紅色燈籠的小花,此時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無數花子四周飛濺,仿佛一場密集的流星雨。他們默默站著,見證了一種生命最輝煌的曆程。

第二天,他送給她一個花盆,盆裏隻有滿滿的黑土。他微笑著說:“我把昨天撿回來的花種種在盆裏了,一個月後就會開花。”

三天後,深夜,他床頭的急救鈴聲突然響起。她第一時間衝到病人的身邊,在家屬的眼淚中,她知道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始終保持清醒,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露出燦爛的笑容,那笑容像剛剛展翅便遭遇風雪的花朵,漸漸凍凝成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