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一揮袖子站立起來。形容決心奮起。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四年》。

楚穆王在公元前617年,聯合鄭、陳、蔡三國進攻宋國,宋昭公臣服。楚穆公去孟諸澤打獵遊玩,他的臣子申舟因為宋昭公遲到且未點燃起事先說好的火炬而責打為宋昭公駕車的官員,使宋昭公君臣顏麵無光。

三年後楚穆王死去,兒子即位,史稱楚莊王。一次,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途中要經過宋國,按慣例應向宋國借道。但楚莊王根本瞧不起宋國,命申舟不必借道就通過宋國。申舟因當年曾經侮辱過宋國君臣,怕他們乘機殺了自己。但楚莊王還是堅持申舟隻管前往,說如有不測,他立即出兵討伐宋國。

申舟進入宋國後不久,就被發現形蹤並扣留下來,終於被殺。楚莊王勃然大怒,立即投袂而起,劍也未佩上,就快步出宮,到軍營命令將士征伐宋國。但由於宋國軍民竭力抵抗,楚莊王無法取勝,隻好撤兵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