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指一些遊手好閑的人的無聊嬉戲。

【出處】此典出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裏浮沈,相隨行,鬥雞走狗。”

西漢時,有一個大臣叫袁盎(《漢書》作爰盎,此從《史記》),字絲。呂後專權時,他曾當過呂後的侄子呂祿的舍人。漢文帝是被其兄袁噲保任,得為中郎。後曆任齊相、吳相。袁盎與禦史大夫晁錯一直都有矛盾。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告發袁盎“多受吳王(劉濞)金錢,”袁盎被降為庶人。

漢高祖劉邦在世時,為了鞏固劉氏政權,曾封了許多同姓王。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趙、王、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六國,發動了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袁盎朝見景帝,挑撥景帝與晁錯的關係,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向景帝建議誅殺晁錯。在袁盎的誘導下,景帝錯殺了晁錯。但是,殺了晁錯,並沒有製止劉濞等人的叛亂,七國叛軍反而更加猖狂地向朝廷進攻。在事實麵前,景帝才醒悟過來,重新下了平叛的決心,派周亞夫為太尉率軍迎擊,最後平息了這次叛亂。

叛亂平息以後,袁盎在楚王劉禮手下為相,但所獻計策不被楚王采納,袁盎遂病免居家。病歸以後,袁盎以前的威風和鬥誌逐漸消失,竟在鄉間隨波逐流,鬥雞走狗,以度餘生。後來,因事被梁孝王所怨恨,遭到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