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巨大的工程或偉大的功勳完成了。
【出處】漢·班固《漢書·王莽傳》。
西漢元帝時,朝政大權由外戚把持,其中尤以皇後的侄子安漢公王莽為最,其權傾朝野。
有一年,王莽上奏皇帝,提議模仿周公建造明堂,設立雍靈台,集中天下學者講學和著作,目的無非想借此抬高身價,標榜自己是當時的周公。當時王莽為那些求學和搞研究的人蓋了不少房屋,還提供必要的物資和設備,建立一定的製度,配置了有一定專長的教師,廣泛收集了天下各類書籍。對於那些有特殊本領的人,則用公府車馬將他們請來。這樣,先後被網羅到這裏的各種人才達幾千人。這些人來了之後,王莽便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著書立說,並糾正對他不利的所謂“異端邪說”。
不少大臣紛紛上書討好王莽說:“當年周公輔政,製定製度尚且用了七年時間,後來明堂毀壞,雍靈台倒塌,千年以來未有人重新興建。現安漢公輔佐陛下,僅僅四年時間,就功德非常突出了。”
接著,經過10多萬書生及平民20天的奮力寫作,為王莽歌功頌德的詩文終於全部完成(大功畢成),王莽的野心更大了,後來他毒死漢平帝,自己稱帝建立大“新”朝。但坐了幾年皇位後,就被赤眉、綠林起義軍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