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1 / 2)

上海,黃浦區。

一家大劇院內,一個口才流利的七旬老人身穿褂袍,正在台上繪聲繪色地表演著海派清口,把台下觀眾笑得東倒西歪,前仰後合。

他的表演在上海已經成為一道主題特色,不管是商界人士,政壇高官,軍界大亨,甚至是當地的黑幫大佬也會來此附庸風雅,主要是他的表演實在惹人發笑,言論放蕩不羈,放眼中華內外,凡事被眾人所熟知的人物,他都敢用幽默和諧地方式高談闊論,婉言抨擊,但也因為他這性格,倒沒少讓他蹲班房。

對於他來說,監牢就是他人生的一部分,這還要從他祖宗說起,他出生在那個文人墨客獨領風騷的年代裏,爹娘給他取名為“周墨軒”,就是希望他能愛好學問,有朝一日高中皇榜。

於是他十年寒窗,飽讀四書五經,也算得上才高八鬥吧,但特別悲劇的是,當他準備上京趕考的時候,科舉偏偏就在那一年廢除了,從此,他把著書傳世當成了畢生的理想,而他更加悲劇的“人生”也就開始了.....

周墨軒寫遊記,政府說他泄露國家機密,被關在牢中渡過十五年。

出來後的周墨軒決定洗心革麵,寫神話故事吧,正遇上革命初潮,說他導人迷信,他便寫曆史,結果被說成借古諷今,著寫兵法,又被扣上策動謀反的罪名,這一下就被關了二十五年才沉冤昭雪。

出來時已經白發蒼蒼,可他就是喜歡寫書,正好那時北津城某位局長和總統三千金喜結良緣,他就開始寫那位局長的傳記,結果,那位局長發動了武裝起義,被宣總統定罪為亂黨,可那位局長沒事,他卻被判了個終身監禁。

不過,周墨軒才剛進到牢裏沒幾天,宣政府就被打垮了,他被無罪釋放後,就一路奔波來了老家上海,開始表演海派清口。

“蕭伯侯積極調兵,不要錢不要槍,豪言壯語一胸腔,誓要把那淩軍討,促成中華大統一,於是乎,萬眾矚目的西討開始了,結果蕭大俠第一站就丟了主力一軍,出師不利啊,這時中央軍坐不住了,拍著胸脯跟晉綏軍說:沒事,我們中央軍永遠是你最堅實的依靠,我們決定派出兩個主力師給你們幫忙,功勞通通的不要,繳獲通通的不要,隻要山河統一,我們把酒坐在山巔上觀月賞花,那會是多麼基情澎湃地一幕啊!”

“晉綏軍當時就感動了,緊握著中央軍的手,深情地說:“我們要報仇雪恨,這次我再出一個主力軍,誓要將那共匪擒!”

開戰才一周,又一結果出現了,中央軍一軍兩個主力師全軍覆沒,僅有一名師長被放了回來,晉綏軍第二主力軍更慘,不但全軍覆沒,軍長還是花了二百萬大洋贖回來的。”

“桂軍老大徐昌平本來還想著去分杯羹呢,一看這情景,二話沒說,直接帶著部隊往廣西去了。”

“川軍老大董青城一手摟著一個妞,喝著小酒抽著小煙,繼續作壁上觀”。

“滇軍李應更誇張,居然暗中開設賠率,中央政府VS共和政府,賠率高的驚人,各路大小軍閥紛紛下注,小賭怡情嘛,連土匪都跑出來活躍活躍氣氛。 ”

說到這裏,周墨軒無奈地探探手,對台下觀眾很有內涵地戲謔道:“諸位,這就是我們中華軍界的真實寫照,地方軍閥為保存實力而愛惜士兵性命,中央政府為了革命不顧士兵死活,鄙人愚見,倘若有意從軍者,切莫去當中央軍,各路軍閥保實力,中央士兵最苦逼,今天作戰不努力,明天努力把命丟!”

他這番話一出口,台下又是一陣哄笑,角落裏穿便裝的李晟也被逗得搖著頭笑,喬裝的警察局局長憂心道:“李市長,這老二口無遮攔,死到臨頭都不知道,今天晚上我就把他關進牢裏,讓他再敢胡咧咧!”

李晟含笑地道:“就因為人家說了幾句實話,你就把人家關進牢裏,隻怕你關了他一個,立刻會有千萬人出來說,與其那樣,倒不如千萬人聽他一人說!”

局長狠狠地瞪了眼台上談笑風生的周墨軒,隻聽李晟又道:“主席交給我們的任務就是爭取民心,每個人心都是我們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毀掉一大片,尤其我們已經得到江浙滬財團的支持,第一批認購的四千萬債券半個月後就能轉到政府銀行.....”

李晟和局長談話聲音很小,而且他們身邊還坐有二十多名便衣,根本不用擔心談話被人聽了去,可他們卻不知道,在幾百米外的二層雅間裏,一名共和黨中統局的情報人員正舉著望遠鏡,根據他們的嘴型把談話內容全都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