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得感謝葉先生這樣的好心人。”
“我們窮學生,隻能出點力,其他就全靠葉先生了。”
男生忽然哼道:“錢!錢!錢!什麼都是因為沒錢!我忽然覺得我們這樣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流浪狗的命運,我們隻是被動地讓他們稍微好過一丁點而已。”
“對,我也是這樣覺得,我們是在盡人事,聽天命!今天我們為那些狗狗喂了火腿腸,明天呢,後天呢?也許明天後天有和我們類似的誌願者前往幫忙,可如果沒有呢?他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
“就好像楊大姐那樣,我聽說她自己的生活完全被那些流浪狗拖累了,我估計她心裏也有後悔,她還在堅持隻是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那些生命因為沒有人照顧而消逝吧。”
“楊大姐還在,還有人管救助中心,如果她以後老了呢?”
葉歡就說:“她是好心人,卻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她這樣的救助隻能使流浪狗越來越多,救助中心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葉師傅,你也是這樣想?”
葉歡就說:“楊大姐隻是在喂狗,她不明白什麼才叫養狗。”
“喂狗?養狗?”
“當你們看見狗倚著電線杆小便的時候,你們是否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呢?散步的時候,狗扯著脖子上的繩,牽著主人向前跑,你是否覺得這是狗活潑健壯的象征呢?和別的狗相遇,必定咬架,你是否因為這是狗而輕易地原諒他們呢?”
“會啊,他們比較是狗嘛。”
“你們這樣想也對,如果不按照狗的本能讓其自由發展,那是太委屈他們了。但是,這是反自然規律的思維,是不懂養狗規律的錯誤看法,那樣隻是喂狗。”
“葉師傅可以說詳細點嗎?”
“說到自然,先決條件是應該尊重狗的自然習性。狗天性是群居的動物,有一套群居的規則。他們從領頭犬以及父母兄弟那裏學到了這些規則,並且遵守這些規則。一旦打亂或超出了這些規則,領頭犬會向他發出警告,有時甚至是攻擊。也就是說,狗也有自己的社會。從小他就被告知:要遵守規則。”
“就好像動物園的猴群?”
“差不多吧。即使在我們家庭中生活的狗,從小時候開始,他的媽媽也會告訴他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而且在和一起出生的兄弟犬戲耍,互相吵鬧的過程中,他學會了和其他狗交往的技巧。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明白:絕對不能隨心所欲,任本能自由發展。”
“我有點明白葉師傅的意思了。”
“噓……聽葉師傅說。”
“我們必須注意狗是在學會了他所在社會的生存規則之後,才進入到我們人的社會裏來的。我們要讓幼犬明白:人類社會的規則是這樣的。而且更有必要讓他知道:在人類社會,這樣做可以,那樣就不行。也就是在狗的社會裏學到的規則並不一定能夠原封不動的搬到人類社會裏使用。”
“比如呢?”
“比如說不高興的時候向人露出尖牙利齒,隨意襲擊他人或者和其他的狗打架,無緣無故地狂吠,隨地大小便等,這些在狗的社會裏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的事情,在人類社會裏卻會引起許多麻煩。這樣的狗肯定會讓周圍的人感到十分討厭。這也就是許多人討厭狗的原因。”
“葉師傅說得對。”
“一句話,如果養狗就是不要讓主人和周圍的人感到難堪與不快。”
“表麵上看是讓狗受委屈了。但是,狗的本能是聽從主人的命令,他以能受到主人的讚揚為榮。與其讓狗自由發展,成為一個無法無天,讓大家都討厭的討厭鬼,不如教給他規則,告訴他要忍耐。這樣對狗來說,不失為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