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教育藝術篇:智慧父母要領悟的教育之道2-1(2 / 3)

家長應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使孩子明白分享並不等於失掉自己擁有的東西。當孩子樂於與他人分享的時候,她的快樂就變成了雙倍的快樂,她的憂傷也隻剩下一半,而她的經驗會得到再一次的驗證。

李娟準備參加學校舉行的舞蹈比賽,這次她選的舞蹈是西部牛仔舞,李娟希望能借小晴的皮靴上台表演。

可是,小晴心裏卻不怎麼舍得,因為那雙靴子是美國的姑媽給她寄回來的生日禮物,平時小晴也不舍得穿。

現在李娟開口向自己借靴子,而且是要到舞台上蹦蹦跳跳的,要是弄壞了,怎麼辦?那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呀。

小晴有點猶豫了,她沒有立刻答複李娟,推說自己先回去問問媽媽的意見。 回到家裏,小晴就把這件事情和媽媽商量起來:“媽媽,你覺得我應該借給她嗎?要是弄壞了,怎麼辦?”

媽媽沒有正麵回答女兒的問題,她笑著說:“別人也借給你東西吧?那次,李娟還把最喜歡的芭比娃娃借給你玩了好一陣子呢。你還記得嗎?”

小晴聽罷媽媽的話,臉紅了起來,說道:“對呀,李娟對我可是從來不吝嗇的,我太小氣了。”

看到孩子臉紅了,媽媽接著說:“懂得分享,人生往往更加快樂,所以,越珍貴的東西,越要懂得與人分享。”

聽完媽媽的話,小晴立刻給李娟打電話了:“靴子我明天就給你拿去,你可要好好比賽,爭取得第一名……”

媽媽在一旁,欣慰地笑了……

生活需要分享,快樂和痛苦也需要有人分享。

作為父母,你教導孩子學會與人分享了嗎?孩子與夥伴玩耍時,你是否教孩子與他人一起分享玩具?孩子遇到高興的事情,你是否鼓勵她去說給夥伴聽?

“樂於分享”重在強調一個“樂”字:以“分享”為樂,為能夠與他人分享和分享他人而感到由衷的歡樂。

隻有真正寬容、大方、熱心的人,才會樂於與他人分享;也隻有真正自信、善良、胸懷寬廣的人才會樂於分享他人。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能夠做到真正地樂於分享,他們也就擁有了上述所有的寶貴氣質!作為家長,在鼓勵孩子“樂於與人分享”的同時,一方麵要培養孩子大度、自然抒發感情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麵要培養孩子體貼他人、自信、豪爽的性格。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還應該增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使孩子認識到人是離不開他人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相扶持、互相慰藉的。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自然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要做與人分享的模範,經常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別人。

做了好吃的點心分給鄰居嚐嚐,毫不吝惜地借給別人需用的物品等,這些小事都會為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起表率作用。

這些行為都無聲地鼓勵著孩子與人分享,這樣的孩子也會有人願意與他們分享。

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麵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現在的許多孩子可能都不知道什麼叫分享,父母也許在這方麵欠缺必要的引導和教育。舐犢之情使為人父為人母的家長都寧肯虧了自己也不願怠慢自己的孩子。

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盡數都往孩子麵前堆。一邊擔心著孩子會發展為不關心別人的冷血兒,一邊又在做著阻止孩子學會分享的蠢事。

經常會發生這樣一幕:

孩子誠心誠意請父母分享,父母卻堅決推辭,哪怕隻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謝絕孩子的一份好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了謙讓與分享的習慣。父母自己首先要學會分享,坦然地分享,成為與孩子分享的夥伴、與孩子分享的對象。

這裏的學會分享有兩層意思,既要教孩子學會分享,還要父母學會分享,而父母學會分享更易被忽視。

許多父母很少與孩子一起非常融洽地大笑,這就說明父母不會與孩子分享快樂。此外,看看她最喜歡什麼,然後盡量參與進去。如你可以和她開玩笑,對她開的玩笑發笑,對你做過或想過的傻事發笑,一起看笑話,和她一起看情景喜劇等。

不要嘲笑你的孩子,而是要和她一起快來起來。如果她從學校或其他地方把不得體的笑話帶回了家,不要表示憤怒,隻需解釋你為什麼不喜歡這個笑話,然後再找些別的有趣的東西與孩子分享。

家長不要隻盯著女孩的分數

長時間以來,家長都拿女孩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來評價女孩。家長關心女孩的學習分數無可厚非,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女孩學習的動力。

成績好的孩子很榮耀,成績差一點的,無形中有一種壓力,尤其是敏感而自尊的女孩,簡直是晴天劈裂。

學校第一次模擬統考的成績出來了,露露一進門,爸爸就迫不及待地跟在後麵問:“怎麼樣?考了多少分?”

露露一邊放書包,一邊回過頭來說:“爸,還可以,就是……”

爸爸臉上的笑容一下子不見了,轉身坐到沙發上,打斷了女兒的話:“我不要‘就是’,我的要求是不能低於90分,你隻要告訴我結果!”

露露顯得有些不安了,躲閃著爸爸的目光:“除了數學,都高於90分。就是數學題太難了,我考了83分……那也是我們班的前15名,我們班還有人不及格呢……”

爸爸騰地一下子火了:“就知道比下麵的,沒點兒上進心!你們班有沒有考90分以上的?”

看到女兒輕輕地點了點頭,他的聲音更是提高了幾分:“別人能考90分,你怎麼就不能?題太難,別人怎麼不覺得難?看來,還是你不努力!告訴你多少回了,要想考上重點高中,就必須得用功,知道嗎?每門功課都不能低於90分,平均95分以上,是你最後的目標,你給我記住了!”

露露小聲嘟囔著:“不是我說數學難,老師也這麼說。我怎麼不努力了,連老師都說我進步了……”

爸爸根本不聽她的解釋:“你還狡辯!”

爸爸“噌”地一下站起來,指著女兒說:“我告訴你,我不管題目難不難,也不管老師說沒說你進步了,我要看到成績!就你這也叫進步?差遠了!要是考不上重點高中,以後就考不上好大學,那你也就沒有什麼前途了,知道嗎?這個星期六、星期日哪兒都不許去,在家把模擬統考的題目重新做一遍。”

自這以後,露露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

她心想:反正在爸爸的心目中我已經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了,不如幹脆就不學了。於是她的成績越來越糟糕了。

其實,對中小學生來說,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

調查表明,目前社會上家長對學習分數的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為,確有不科學的現象存在。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