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孩從小適度地知道一點憂愁,品嚐一點磨難,懂得生活的艱辛對女孩來說不是什麼壞事,這有利於女孩的長遠利益考慮,同時,對培養女孩的承受力和意誌,對女孩的健康成長或許更有好處。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要讓女孩了解點家情,讓她知道你在做什麼樣的工作,從而學會體諒大人持家的不易。現在的社會,由於企業經濟的不景氣,父母下崗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父母就更應讓女孩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甚至是經濟情況,讓她知道父母工作的艱辛。
即使你是一個清潔工,也應該明明白白告訴你的女兒,不必有任何的自卑,不必怕孩子知道了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來。有必要的話,做父母的還可以帶自己的女兒去看看自己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情況,讓女孩親眼目睹你工作的辛苦與勞累,告訴女孩這樣做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讓女孩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這不是一次活生生的教育嗎?
張曼曼今年12歲,是小張村張思田、王桂英夫婦12年前領養的一個女兒。就在抱養張曼曼兩年之後,69歲的張思田便相繼得了肺炎、肺心病、心髒病、腦血栓等多種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已經有10年的時間沒有邁出自家的大門,常年靠藥物來維持生命。
由於張思田失去了勞動能力,家中的6畝責任田退掉了5畝,隻留下1畝地由張曼曼和母親耕種。張曼曼的母親王桂英今年已經71歲,並患有腦血栓和胃炎,12歲的張曼曼是家中最棒的勞力和頂梁柱,兩年前隻有10歲的張曼曼便挑起了支撐這個家的重擔。
張曼曼家的收入主要來自她耕種的1畝地和她養的18隻雞下蛋賣的錢。
另外,王桂英與張曼曼母子倆撿破爛也是這個家庭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由於王桂英年齡大了,走不遠,每次撿到的隻是一些農藥瓶、塑料布,一個月下來還賣不了20塊錢。平常家裏吃的菜基本上是靠張曼曼放學後在村內集市上撿來的菜葉子。
為了能省一點錢讓張曼曼上學,張思田現在吃的藥基本上全是王桂英老人自己拿著樣品到田地裏去挖,實在挖不到的才到藥店裏買一點。
無論生活多難,張思田、王桂英夫婦還是讓張曼曼和村裏的其他小夥伴一樣按時上了小學。“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別看張曼曼隻有12歲,但是地裏種、收、管理,張曼曼樣樣在行。
由於家中沒有牛耕地,她就用小鐵鍁翻;鋤地拿不動鋤頭,她就用鐮;家裏沒有錢買肥料,她就去拾糞。為了做到幹活學習兩不誤,張曼曼每天早上五點鍾就起床開始做作業,做完作業再到2裏外的地方用腳蹬三輪車拉水,然後做飯、喂雞、給父親熬草藥,再去上學,放學後再到地裏幹活或者去撿破爛、拾菜葉子。
“我們這個家能維持下來,多虧了這個孩子,都12歲了還連個雪糕也沒吃過!人家這麼大的孩子到處跑著玩的時候,她還要考慮怎樣讓我們倆吃飽。”提起這些事張思田已經泣不成聲。“這些事都不該是一個12歲的孩子該幹的事啊!”
張曼曼很聰明,學習成績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一直名列前茅,用班主任張震的話說“從未下過前三名”。無論學習多忙、地裏的活多累,張曼曼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也許和同齡的孩子相比,張曼曼顯得非常成熟懂事。雖然這個例子有些極端,可是我們不能不承認,明白生活的不易的女孩更懂事,跟父母更貼心,對日後的生活更能應對自如。
現實中有些父母盡管自身有許多生活艱辛和身體病痛,但他們總是竭力在孩子麵前掩飾,錯以為這是愛孩子,卻不知在害了孩子。
生活中有苦才有樂,家長不要刻意去掩飾生活的另一麵,而應讓女孩從小學會分擔你的痛苦艱辛,理解生活的不易,長大後她才會珍惜眼前的生活,才會以真誠之心關愛別人。
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有艱辛的。作為家長,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應該把實際情況實實在在地講給女孩聽,讓女孩明白生活的艱辛。讓孩子直接麵對,和家長共同承擔起家庭生活的艱辛。要通過活生生的事實告訴女孩,生活就是這樣,它既會造就幸福,也會帶來痛苦。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惟有直麵人生,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命運,創造美好的未來。家長要教育女孩從小懂得這些,這才是對女孩最大的關心和愛護。
傷心之事也要用美妙的語言解釋給女孩聽
在女孩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邊的一切,小朋友、學校、爸媽等都讓她產生幸福感,都讓她快樂。
莎莉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
一天,她的爸爸和媽媽整整坐了一夜,也說了一夜的話,或是因為莎莉太小沒有記住。但有一句爸爸說的話她記住了:“你走吧,由我來向莎莉解釋。”這意味著媽媽要走了。
莎莉的媽媽走了好幾天了,莎莉每天都在等著爸爸所謂的解釋。
也許他把他說的話忘了,仍跟以前一樣接送莎莉上學,給莎莉在學前班的家長手冊上認真填寫她又學會了的新字,又聽到的新故事以及糾正莎莉左手寫字畫畫的情況。這些在莎莉的其他同學家裏都是由媽媽來做的事情,在她家裏卻一直是由爸爸來做的。
每當莎莉的奶奶看到這些,就歎氣地說莎莉的媽媽“心早就不在啦”,莎莉的爸爸就會用眼神製止奶奶,好像在隱瞞什麼。但莎莉並不追問,莎莉相信總有一天爸爸會向她解釋的。
莎莉媽媽走了快一星期了,又是一個晚上,莎莉爸爸合起給莎莉讀的故事書,又壓了壓莎莉本來已經壓得很好的被角,像又要給莎莉講故事一樣對她說:“你一定聽過很多天使的故事。”
莎莉的爸爸停了停繼續說:“每一個天使飛到一個地方,發現那裏有人冷了,有人餓了,有人在受苦,有人需要她的幫助,她就會留下來當差,做他們的父母兄弟。如果一切都很好的話,不當差的天使就會放心地飛走,繼續去找需要她幫助的人。
如果世界上的爸爸媽媽就是天使,是專門飛來照顧孩子,陪孩子一同好好長大的話,那咱們家裏,爸爸一個人就能照顧好莎莉。所以,媽媽才放心地把莎莉留給爸爸,媽媽去了一個叫澳大利亞的很遠的地方,就像不當差的天使一樣……”
莎莉當時很小,但她聽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那就是媽媽離開了。
這也是莎莉在以後的生活中,聽到過的父母在孩子麵前對“離婚”作出的最美、最好、最陽光燦爛的解釋。
這是一種單純形態的幸福,是人們在生活中苦苦追尋的,即使是最大的幸福也無法比擬。隻要我們解釋得當,哪怕不快樂的事情女孩也會覺得很美好,不會在心裏留下陰影。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健康的心靈,在快樂中健康地成長,那麼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女孩永遠保持這樣一顆快樂的童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