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奔跑在路上——用正確的姿勢衝刺(5)(1 / 3)

第二層是鏈接資源,看到所有資源之間的鏈接,也就是隱形資源的顯性化。我給張山谘詢的時候發現,他在帶團隊的時候和下屬的溝通比較順暢,進而發現這種溝通源於他的表達能力比較強,總能以對方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出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比喻上,能夠用最平實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技術問題,即便是剛入行的人都能聽得懂。於是,這樣的資源就可以和培訓助人結合在一起了。

第三層是發展資源,也就是現在尚不具備,但是願景需要發展出來的資源。有人會奇怪,尚不具備的怎麼也是資源呢?那是因為有願景,願景之所以稱之為願景,就是因為“看得到,達不到,心向往之”,達不到的這個空隙需要發展出來新的資源支持。張山就發現,自己需要有相關的技術認證,需要了解教育培訓行業,需要通過講課曆練,需要做未來創業的準備,需要……當願景出現的時候,這些準備就變得清晰起來了。

在願景麵前,每個人都是資源利用和整合的高手。每個人最大的資源就是自己,願景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一個人,讓天賦自由了。

看到這個願景之後,張山變得興奮了,他知道如何將現在的工作做得更加開心和有聲有色了:他會在平時工作的時候更多地和新員工分享技術,會更多地帶領團隊攻堅,而且寫技術文檔,總結經驗。他會把這些經驗梳理出來,理論化、係統化,同時利用互聯網分享出去。他還會尋找一些有價值的公益項目,或者找到資金自己成立項目,定點支持貧困學生就業,他都想好了要和團隊成員說的話:“到時候,你們可都得做我的業餘老師啊!”。

有時候,願景就是這麼奇妙,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它永遠不會出現,以願景之名追尋的隻是那個狂躁不安的內心,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自己挖好的美麗陷阱。而一旦你靠雙腳和臂膀走出叢林,走過沙漠,涉過河溪,準備了一身力量與平和心境的時候,忽然抬頭,天際竟會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它不僅美,重要的是扣印了你的內心。

這時候,遠方就不再是遠方,它是邁開腿的向往。

轉彎看見

天賦是上天的恩賜:有我們習以為常的部分,比如我們身上可以工作的各個器官;也有自然超出常人的部分,比如我們看到的“天才”;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經曆中通過不斷練習逐漸磨出光彩的部分。天賦已經夠用,盡量發揮出來,不要再要求更多了。

不拿別人的夢想裝點自己的人生

夢想是需要探索的,探索也需要準備。渾渾噩噩中,猛地被揪起來,冷不丁問出的夢想,多數是別人的。

拿別人的夢想裝點自己的人生,並非有意為之,隻是無力發現。別人的夢想太響了,響得聽不到自己心裏的聲音。

安逸也不開心

一個夏日的午後,窗外是一陣陣聒噪的蟬鳴。

茶館音響裏傳出悠揚低回的古箏樂曲,洋洋灑灑地飄蕩在房間的每個角落,和茶的味道彌散在空氣裏,沁人心脾。波斯貓慵懶地趴在窗台上打著哈欠,客人並不多,三三兩兩地,竊竊私語,似乎也在維護著這份雅致。

“趙昂老師,您好!”一個身穿中式旗袍的女士出現在麵前。我起身,微笑著問:“您是馮女士吧?”“我是馮瑩。”暗號對上了,這是我的谘詢客戶。

簡單的對話,我感覺到了對麵這個來詢者的優雅和從容。

馮女士,30歲出頭的年紀,出了校門一直在外企做人力資源。從招聘做到培訓,後來又在人力資源經理的位置上做了幾年。職業的發展順風順水,家庭生活平衡得也不錯。30歲之前,馮瑩就完成了結婚生子的事情,現在孩子不到3歲,有自己媽媽幫忙帶著,年後就準備去幼兒園了。

在別人羨慕的眼光裏,馮瑩卻有自己的煩惱:職業能力雖有提升空間,但是職位提升已經很難了。一般業務比較熟悉,每天都在重複,找不到讓自己興奮的地方,甚至還會感到厭倦,特別是對各種人際關係的應付。

做點什麼事情能讓自己開心呢?馮瑩開始在業餘時間尋找各種放鬆的可能了:國內外旅遊,朋友聚會,學習舞蹈,學習糕點烘焙,學習形象設計,學習積極心理學。

玩著玩著,忽然有點失落了,馮瑩說,“好像忽然失重了一樣,每天似乎都很快樂,每天又似乎沒著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