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窯鎮鎮委書記唐慶生和鎮長曾祥庚,早早地就開車在紅星瓷廠門口恭恭敬敬地候著。
這次調研的重點,是紅星瓷廠。私人老板叫曾磊,小個子,卻有財大氣粗的做派。他在前麵帶路,引領一行十幾個人,從模型車間,走到製泥車間,然後是熱熱鬧鬧的成型車間,汗蒸火烤的窯爐車間,最後走到貼花精燒的成品車間。一路上,他得意洋洋地向大家介紹,他的廠裏有多少台機械,多少員工,多少銷售額,今年的目標是多少。鄧向陽心裏知道,這些都是虛的,表麵的繁榮而已。走過場誰不會,怕的就是走過場,鬼曉得裏麵有多少水分。他看得出,紅星瓷廠自從接了已經倒閉的省瓷廠的盤,依然工藝老舊,設計沒有新意,采用原始的銷售通路,無異於老瓶裝新酒。
按照日程安排,接下來的調研會議,安排在廠部會議室。會議由縣長謝紅專主持,他說完開場白,就把接力棒交給鎮長曾祥庚。曾祥庚獲得發言權,他翻開一大疊打印出來的發言稿,從國際風雲到國內形勢,再講到重安工業的大好勢頭。還沒有念三分鍾,就被曾昭展毫不客氣地打斷了。
曾昭展做了一個壓下去的手勢,清咳了一聲,搶過話題:“我們今天是來調研的,不是大老遠跑過來聽你作報告的。既然形勢一片大好,我倒想請問曾祥庚同誌,龍窯鎮作為我省的一個有名的工業重鎮,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凋落的局麵了。”
曾昭展做工作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要方法有方法,要魄力有魄力,被譽為重安有史以來建樹最大的縣委書記,這是大家有目共睹。
“曾祥庚同誌,你在龍窯鎮當了快十年的鎮長、副鎮長,還唱著老調子沾沾自喜?是不是該考慮挪挪位置了。”曾昭展此言一出,語驚四座。
大家麵麵相覷,誰也不能夠判斷,緊接著是福是禍。這些都來得毫無征兆,人們紛紛把目光集中到貼身機要大臣、縣委辦公室主任劉嘉和張秘書身上,試圖看雲識天氣。劉嘉和張秘書二個人自己心裏也沒底,隻得埋頭做記錄。
曾昭展頓了頓,眼神掃視了整個會場一遍,才繼續道:“大家有目共睹,龍窯鎮作為全國儲量最大的高嶺土出產區,作為省內幾百年來有名的工業重鎮,現在隻能靠出賣原料勉強度日,發展滯後,拖了全縣的後腿,我們該好好找找原因,謀劃謀劃了。傳統工業之所以崩潰,源於沒有與時俱進,毫無創新。創新的內容第一,一切都應該是圍繞創新的內容去展開的,而不是誇誇其談。”
他劈了幾板斧,人們才明白過來,今天的事情很嚴重,敷衍了事是過不了關的。
“今天我們過來調研,就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鄧向陽同誌一直在農委工作,我們今天帶他過來,大家不妨聽聽他的見解。”
他的意思,讓農委的同誌出來搞工業?誰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