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道可道非常道(2 / 2)

原來,她的心思在這兒呢。

看見仙風道骨的元真道長,她微笑著點頭。這些人好像在說著山門事情。

曾平說:“我覺得最近精神不大好,可能是忙著這條街改造的事情,還有一些其它俗務。道長懸壺濟世,能不能幫我看看?”

老道長的星目一轉。

他爽朗一笑,道:“貧道先跟你們講一個小故事。我以前在坐診的時候,有時一上午開的都是附子、肉桂、幹薑、苡仁、澤瀉等扶陽祛濕的藥物,給我抄方的徒弟,就好奇地問:師父,這些病人得的難道是同一種病嗎?您開的藥方怎麼都是這幾味呢?貧道就很對他笑了笑,這回總算問到點子上了……其實,盡管他們得的病並不一樣,但一摸他們的脈象,都沉細無力,有時還伴有乏力、胸悶、心慌、氣短、手腳冰涼等症狀,在貧道看來,這就是典型的陽虛症狀……是不是?“

“難怪,在我們的周圍,必有不少朋友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常年被這些慢性病困擾著。”

李景明說道。

“是吧?!他們也經常問貧道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的病反複發作,經久不愈呢?我一般這樣回答:你之前和現在所生的病,包括將來要生的病,都可以說是陽氣虛弱引發的,因為,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黃帝內經?素問》裏就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在道醫裏又叫衛陽,衛氣……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思。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製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隻要陽氣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所以,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同時,《黃帝內經》又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懂了吧?”

道可道,非常道。

老道長的這些話,引經據典,無可辯駁,聽得何俐是耳目一新。幾個人在一旁支著耳朵聽得興起,沒誰去打斷他的話。

“人體血液、津液在體內的運行循環,都需要陽氣為之敷布運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過陽氣的氣化作用,才能營養全身而產生精神活動和一切的髒腑機能活動,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體液占人體的百分之七十,陽氣不足,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人體濕邪過重。正常的體液是滋潤人體的肌膚和運行五髒六腑必不可少的,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人體的病態反應。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濕。現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難病症都是由陽氣不足引起的體內陰液失調造成的……當然,有的人會想,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怎麼好端端的陽氣就跑掉了呢?你們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