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座牌坊,突出當地特色,是一張永久性的人文名片,可馬虎不得。我建議,以簡約古樸為風格,同時不失典雅大方。所以,在用料和做工方麵,一定要把好關。”李景明說出自己的想法。
“書記放心,我們用的都是上好的花崗岩。工藝精湛,經驗豐富。南山的牌坊就是我們做的。”胡老板的王婆賣瓜還是蠻有一套。他一邊掏出皮尺,跟何俐實地丈量,核對尺寸。
“這樣的牌坊,我們做過幾座,這二座規格形製一模一樣,不算大,也不算小。說起來很簡單,四柱六檻,外加四支架,一石牌,製作起來相對簡單些。細節方麵,我們會精益求精的。文字和花紋,都是電腦采用雕刻。”胡老板畢竟是內行,說起他的專業來,一套一套的。
“行。工期大概多久可以完成……石牌上麵雕山門二個繁體字,采用魏碑體。上麵的石檻,雕刻佳鄉二字。其中深意,曾老板懂得。”李景明又轉向曾平,“等建設局的款項到了,撥給你五萬吧。你勞心費力的,不能讓你付出太多。這事情,多虧書記操心,這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他們的設計圖做好後,給我看一下。特別是題款,是有講究的。”曾平對李景明,現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眾人的心裏,已樹立起高大氣派的牌坊,卓立山門。
後來,李景明領頭,帶著他們來到了空曠的正等待鋪砌的廣場。
“我覺得,這廣場搞成平麵的,太死板,能不能在中心點,這兒,做一些文章。比如,月形的階梯,還有花壇……對了,胡老板,牌坊不是二萬六嘛,幹脆,在廣場上,立四根文化柱,雕雲紋,和夔龍紋,至於文案嘛,我回頭讓何主任交給你……這就是山門文化廣場,特別有品位吧……胡老板,這裏麻煩你,也半賣半送,一起作價,湊個三萬整,可以刻上你們石材廠的名字,千萬年後,還有人記得……你看,怎麼樣。”對於家鄉的建設,李景明的確是用心良苦。
“好好!李書記好境界……就依您說的,功在千秋啊!”
到了中午,街麵已經澆注得差不多了,曾平很有成就感。他請胡老板到家裏吃飯,還特意邀請了李景明、伍小元和何俐。
工作餐,李景明照例沒有喝酒,說的最多的,是感謝與期望一類的話。
飯後,李景明不客氣地提出告辭,“胡老板,這事兒就這樣說定了,你如果有什麼事情,跟曾老板和何主任聯係……驗收以後,由曾老板負責按時付款,你放心……曾老板,感謝,辛苦你了!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得走了。”
才多遠哦,他沒有讓曾平開車送,而是跟伍小元何俐三個人走路,準備回鄉政府。三人並排走在山門街上,李景明居中。路上,不時有炒菜的香味飄過來,似乎是主家在與他們分享安詳平和的小日子。也不時有街坊端著飯碗,跟他們打招呼,客客氣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