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展今天也有一些感觸。在一天位,當謀一天政,自己這樣頹廢,怕被老弟很快就給比下去。再說了,屍位素餐,也耽誤了一方百姓啊。
“曾平,今天該學到了很多東西吧?把握機會,孩子,提高自己的境界……多向王矮虎,特別是李景明,學習學習……我們看事情,除了客觀,還是客觀。”他望著自己的侄子,語重心長地說。
“跟我學什麼呀?哲人不王。”李景明道。
哲人原不為稱王而生,王也替代不了哲人。
“哲人不王……好啊!四個字,見高下。”王玨笑著,折服了。差距在這裏,人家文化修養高,思維更精準,這是自己不能突破的瓶頸,永遠也達不到這種境界。
“老弟用這四個字,是蠻精準的。這些年來,我也有這樣的心得。遇事冷處理,就像王矮虎所說的,知進退,懂取舍,這是韜光養晦,是一種自我保護……難能可貴呀。冷處理,是一門學問,有時妙不可言……這是政治家的風度和冷靜,是轉換焦點、處理矛盾的技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有時候就做不到,哈哈。”曾昭展打著哈哈。
他服老了。
“哥哥說的很有道理,發乎於心,如午後飲茶,醍醐灌頂啊。雖然我們不是政治家,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總是不大好。鋒芒太露,容易受傷的反而是自己。人一走上官場,心態都會變得很複雜,我們要想在官場這條路上走,就一定要失去自己的獨立人格,去適應官場的遊戲規則。以退為進,鋒芒太露,愛出風頭,必遭人忌,終究會功虧一簣……有人說,愛出風頭,等於自殺。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古人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一句話,這種壓強,來自於固封的官僚體製的激蕩。你如果做得太好,就顯得人家做得不好。道理再簡單不過,過於聚焦,不但讓旁人眼熱,更讓自己眩暈。“自家人交流,暢所欲言。李景明說著,就沒有顧忌太多了。
他重新換了茶葉,給每個人呈上一盞。
“所以說嘛,世道艱難!官不好當呀,打一場牌,做一頓酒席,就隨時有可能丟了烏紗帽,丟了的大有人在。官場的高風險,就是平日做事的風險性。做事,最難把握好恰如其分的度,做多不行,很可能過了,過猶不及,會打擊傷害做事少的同事,同事會說你假積極,好表現,勢必失去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嚴重的話甚至會被群眾孤立起來……不做事呢,或者做得太少,引不起注意,成不了亮點。同事也會說啦,說你沒能力,做不來事,領導會罵你占著茅坑不拉屎,也會引起同事和領導的反感和厭惡。特別針對於你我這樣的基層一把手,我對這些是有親身體會的……”
王玨呷著茶,老氣橫秋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