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李景明的話對他們內心的震撼力有多大。
盡管蕭建業謹記父親教誨,定位找得準、角色轉變塊、環境適應強、扶貧幹勁足,他的日常就是,白天走村入戶、尋貧問苦,晚上分析貧情,第二天又與貧困戶共謀脫貧良策……這些都是工作內容啊。從扶貧路上趟出一條坦途來,甚至走得更遠,這是他們父子倆想也不敢想的。
蕭誌祥見書記主動對自己父子示好,這是天上掉下來的大好事啊!恨不得把他的大腿抱得緊緊的,更是感激莫名。
“記得,您剛來不久我就跟您說過,您是相當有政治智慧的好手,絕對不會久為下臣的……我們父子倆加起來,如果能夠及您的萬一,已經是打高分了……慚愧呀!”
李景明對他的誇讚,心裏很受用,表麵上卻是表現得波瀾不驚。
“話不是這麼說呢……我們必須選樹一批立足自身實現脫貧的奮進典型,還有帶動他人共同脫貧的奉獻典型出來,用榜樣力量激發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和鬥誌,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所以,開展脫貧攻堅的評選表彰活動,加大對貧困群眾脫貧典型表彰力度,對於我們未來的工作,意義太重大了。樹立典型,宣傳榜樣力量,總結推廣脫貧致富成功經驗,甚至於鼓勵各地開展脫貧家庭星級評定,發布脫貧光榮榜,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幹有方向,形成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鮮明導向,這正是我們未來要做的。”
蕭誌祥一聽,他的的臉上開出幸福的花兒來。
他說:“我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一直都是從嚴要求自己和家人,我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情懷,真扶貧、扶真貧,和群眾一起生活,一起勞動,所以才贏得群眾的充分信任和認可。”
蕭建業的話匣子也拉開了,也不拘謹了。
回顧一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蕭建業總有說不完的話。有幫助村民撲火,搶救群眾物資的驚險;有走村入戶訪民情,宣講扶貧政策的耐心;有返村途中跟別的車輛追尾,有驚無險的幸運;有各級領導每次到鄉下走訪,都要抽空去看望自己的感動;有工作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父親在電話那頭給自己鼓勵的溫暖;有經常被隊友調侃“村民不脫貧蕭建業不脫單”,偶爾回應幾句的和諧……
當談及這段曆程的收獲,蕭建業動情地說:“我很幸運,也很幸福。能在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選派、參與到駐村扶貧工作中來,成為脫貧攻堅的親曆者、見證者和參與者,我要感謝組織對我的信任。兩年來,我要把駐村當事業,把群眾當成親人,帶著感情學、帶著問題思、帶著責任幹,看著貧困人口逐年減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我感到就像我的親人脫貧了,我特別幸福。工作過程中偶爾很憋屈,但是想著父親的駐村環境還沒有我的好,他都那麼樂觀地工作,我是何等的幸福。這兩年,我曆練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父親也經常表揚我,說我成長很快,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