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幾乎找不到立足的地方,好不容易騰出一把椅子,坐下來,聚精會神地聽他們倆個人的結論。
宣德爐在燈光的照耀下閃爍生輝,好像是一條龍長口裏吐出來的寶珠。
“相公,你看看宣德爐的底足……知道嗎,它的露銅精美者為真,粗劣者為假。還有,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還有,真假宣德爐不管是圓形還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還是橋耳、半環耳,相同型者,輕浮者為假,渾厚古樸者為真……你聽好了,真宣德爐的款識有一、二、四、六字款,如宣、宣”、宣德年製,大明宣德年製這幾款,書法自然,字體規整。”
胡馨文在遙遠的那一端說著,恨不得馬上飛過來。
“這樣說來,它是真的?!不會吧……”李景明想知道最確切的結果,急切地問。
胡馨文好似很懂得、很權威的樣子,嬌笑著說:“基本上可以斷定,不是仿製的……等我有時間了,飛過來看你,看寶貝……”
她用了一句雙關語。
它金光閃爍,五彩玲瓏,李景明看得讚歎不已。同時,心中卻也一動,它代表著皇權,一般老百姓可絕對沒有機會得到,即使拿在手裏,也是燙手的山芋,等於是違逆皇權,如同造反一樣,搞不好就要掉腦殼的。
他又凝目看向另外的寶貝,瞅到兩個體型很大的將軍罐。隻見它們胎質堅致細膩,胎色潔白潤滑。通體著滿施白釉,釉質晶瑩滋潤。這二個將軍罐的頸部紋飾,是比較簡略的通景式山水圖,而主題紋樣,題材分別取自於《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和“陸遜被困八陣圖”。
李景明摸了摸,愛不釋手地細看著,也仔仔細細地拍了照片,發給胡馨文。
胡馨文的電話又打過來了,她也不想多等一秒鍾,“這兩個將軍罐也對哦,相公。就我所知,它是漢朝開始興起的,形狀如當時將軍的頭帽盔甲。到了明朝,官窯專門製作將軍罐供給朝廷用作贈予武將,而文臣的贈物以文房四寶為主。到清朝時,京都的普通官員用來盛放金銀細軟和心愛之物,而官家信佛之人用來盛藏佛珠等等……這個完全對呀。”
“真……的?!”這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啊!
李景明腦子裏,有一個並不明晰的觀點,職位與財富,該如何抉擇,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多少貪腐,前赴後繼,手段令人發指。他們還不是想魚和熊掌兼得,結果猶如紙船入海,接二連三紛紛地翻船。這是宿命。當官莫想發財,發財莫想當官。與其挖空心思地冒險撈錢,不如用心做事,總會有所得的,再怎麼說,準有個好的結局不是。
這是官場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