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打了一場,收獲了一個人才,趙劍寒興致大發,抱拳對四周的獵人說道:“還有哪位兄長願意下場賜教?”
趙劍寒說話的時候,眼睛卻看著孟少斌,挑戰的意圖非常明顯,他被公認為是年輕獵人中的佼佼者,格鬥水平應該在周平之上。
孟少斌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走了出來,他雙手抱拳,麵色凝重地說道:“小兄弟武藝高強,實在是令人佩服,孟少斌願意領教。”
趙劍寒作出太極拳的起手勢,說道:“孟大哥不用客氣,請。”
孟少斌也說了一聲:“請。”然後揮拳出擊,倆人拳來腳往戰在一起,看了剛才這場打鬥,孟少斌沒有絲毫輕敵的意思,出招的時候力求沉穩,總是留下三分力氣應付對手的反擊,而趙劍寒仍就是以太極拳迎戰。
獵人們的格鬥技巧都是與野獸搏鬥中體驗出來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在係統體係方麵還有不少欠缺,比起武術家來尚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太極拳是一種不為眾人所熟悉的新拳法,孟少斌很快就陷入了周平剛才的處境,打出去的拳腳總是不能落在實處。
而趙劍寒越打越自如,對方的招式剛使出來,他就能判斷出孟少斌拳腳運行的線路、打擊的目的,甚至連對方使用的力量大小、速度的快慢都能感覺到,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卻又真實地存在著。
處於這種狀態,趙劍寒總是能提前做好準備,後發先至地破掉對方的招式,或者移動到對方攻擊的死角,展開淩厲的反擊,充分體現了太極拳“敵一動,我已動”的意境。
在外人看來,孟少斌拳打腳踢,虎虎生風,似乎占盡了優勢,可是在內行人的眼裏,趙劍寒卻占據了絕對的上風,如果不是他身形過於矮小,力量有所不足,早就能取勝了。
這一次趙劍寒沒有和孟少斌硬碰硬,全身心投入到太極拳的拳意之中,舉手投足揮灑自如,有兩次孟少斌的力量稍微使得大了一些,就被趙劍寒巧妙地禦開了孟少斌的拳招,使得對手差點失去了身體重心,好在孟少斌機靈,見勢不妙,及時使出了“懶驢打滾”這樣的“絕招”,才逃過一劫。
孟少斌的功夫的確比周平高出一截,反應很快,招式沉穩,力量也很大,饒是如此,幾十招過後,孟少斌再也不敢主動出擊了,隻希望能夠熬到趙劍寒力竭之後,再圖謀勝利。雖然用這樣的辦法對付一個孩子有點說不過去,那也總比被一個比自己矮了好幾頭的孩子打趴下好一些吧。
麵對全力防守的孟少斌,趙劍寒開始主動進攻,不過太極拳並不以剛猛和迅捷的進攻為特長,趙劍寒攻擊的時候注重力量和速度的變化,看起來威猛的一拳,碰到對方的招架後,忽然變得輕柔,仿佛一根蛛絲纏住孟少斌的手腕,順著對方的使力方向把他的手臂往外帶,使其露出防守的破綻,有時候看起來輕飄飄的一拳卻力道十足,讓孟少斌差點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