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趙劍寒這麼長時間,趙劍寒對他們極為尊重,給的待遇很高,每次有新發明、新工藝出現的時候,總是會給工匠們講述其中的原理,他們倆覺得這段時間學的知識比他們一輩子學的都要多,所以,盡管自己的工作十分枯燥,他們也沒什麼怨言。
按照原先的設計,木質彈托作為一個整體,加工精度要求極高,隻有像他們這樣經過數十年鍛煉出來的手藝才能保證質量,別人無法替代。
秦向武和吳青山都明白了他們的工作對趙劍寒的重要性,也知道彈藥的消耗極其巨大,可是他們內心絕不甘心一輩子就是加工一個又一個木質彈托。小公子就像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些的發明冒出來,他們渴望親身參與這些新產品的設計和製造。
所以他們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一種足夠簡單的加工方法,讓普通工匠就能作出合格的箭形彈,才能把自己解放出來,工作之餘,他們想了無數的辦法,一直沒有成功。
上次製作泡花堿的時候,趙劍寒曾經向他們介紹了這種原料的特點,還讓其他的工匠用它來製作砂輪,這時候他們就留了心,把泡花堿作為一種粘合劑,和其他的膠水混合起來,用於木材之間的粘合。
他們把彈托分成三片同樣大小的異形木片,合起來就是一個封閉的半截棗核形,直接將小鐵箭固定在棗核形的中央,木片之間用膠水粘合起來,就做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采用這種方法製造箭形彈非常簡單,隻要會加工那種異形木片就可以了,普通的木工都會製作,問題是這種方法對膠水的要求非常高,粘合性要強,平時才能不容易損壞,而在子彈擊發的時候,要在火藥燃爆產生的高溫下迅速失去粘合性,讓三個木片自然分開,這樣才能不影響小鐵箭的飛行彈道。
傳統的木工膠水達不到這個要求,他們得到泡花堿之後,經過反複試驗,終於找到了一種配方,從而做出了新的箭形彈,發射時的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趙劍寒聽完之後,高興得跳了起來,木質彈托加工難度高,產量少,這個問題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沒想到最後還是被秦向武和吳青山倆人攻破了這道難關,從此以後,彈藥的瓶頸就不存在了。
部隊的射擊訓練強度可以加大了,裝備火槍的數量也不會受到彈藥不足的困擾,自己手裏的軍事力量可以增加好幾倍,其中的意義怎麼形容都不過分。趙劍寒驚喜之餘也感到萬分慶幸,幸虧自己當時想辦法把這兩人留在了身邊,否則這個難題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破解。
趙劍寒立即召集山莊全體人員,當眾宣布重獎秦向武和吳青山各五百兩銀子,封大匠師稱號,等同與山莊長老的級別,每月的薪水翻兩番,並允許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研究。
通過這次集會,趙劍寒要向所有人員傳達一個強烈的信息:隻要是為山莊做出了貢獻的功臣,他絕不吝嗇獎勵,而且獎勵的力度會出乎大家的意料。
趙劍寒的發言在山莊諸人中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巨額的金錢獎勵、超高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羨慕不已,許多人暗下決心,也要向他們倆一樣,創造出有價值的發明,隻要自己努力,他們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