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好母親的工作,這兩天趙劍寒做了精心的準備,今天才能在母親麵前發表了這番長篇大論,終於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看到母親高興的神情,趙劍寒乘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娘,常言說得好,讀千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孩兒這些時讀了很多書,覺得自己的學問很難再提高了,孩兒也想以先賢為榜樣,去遊曆天下。”
徐氏一驚,趕緊說道:“寒兒,你還小,為娘一定會找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先生來教導你,過幾年學成之後再出去遊曆吧。”
趙劍寒搖搖頭,說道:“娘,寒兒雖然年紀不大,可是連老家的柳師傅都不是寒兒的對手,您不用替寒兒擔心,再說,爹也會派人保護寒兒的。至於請先生的事,這世上哪個真正有學問的先生會到咱們這裏來?這裏可是大明的邊塞啊!”
徐氏想到了兒子張掖之行的表現,麵對柳誌剛時的勇武、麵對眾人汙蔑時的從容機智、麵對程老先生時的滔滔雄辯,一時間恍如身在夢中。
趙劍寒知道母親已經動心,下麵再讓父親做做工作,此事就有了八成的把握。
下午,韓文棟和王秀才前來拜見趙振東父子,倆人彙報了這一個多月北方建工的收獲,肅州城的工程還在繼續,到目前為止收到的貨款和工程款達到了十萬兩銀子,北方建工的員工也擴充了一倍有餘,員工們的幹勁非常高昂,隻是從年三十開始休息了四天,就紛紛趕回來重新開工了。
韓文棟興致勃勃地說道:“弟兄們以前過年從來沒有今年這麼好,婆娘、孩子都有新衣,酒肉和糧食可以隨便吃,雖然休息的日子少了點,可是這都是為自己掙錢,大夥一點怨言都沒有,這都是趙將軍和公子帶來的,好多家找人給將軍畫了畫像,過年的時候都給將軍上香呢。”
趙振東看到昔日的部下精神煥發,十分高興,笑罵道:“本將軍活得好好的,也不想當廟裏的菩薩,你們真是胡鬧。”
王秀才對趙劍寒說道:“公子,根據我們的推測,冬季過後,再想安裝壁爐的戶數將大大減少,蜂窩煤的出貨也會陷入停頓,雖然咱們現在賺的錢足夠養活大家,可是總不能讓大夥到明年冬季之前啥也不幹吧,我們幾個合計著把大部分人遣散,讓他們回家務農,明年農忙過後再把他們召集起來。”
用工業化生產將農民轉化為工人,這是趙劍寒既定的方針,既然已經把隊伍拉起來了,自然不能讓它就這樣散掉,可是取暖工程是一個季節性非常強的項目,王秀才他們的顧慮也是事實,隻要保留了隊伍的主題框架,重建起來並不費事。
趙劍寒對此早有打算,笑著問道:“我前些時讓你們留心觀察,尋找新的發財機會,怎麼了,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嗎?”
韓文棟和王秀才羞愧地低下頭,王秀才不好意思地說道:“過年期間大夥兒一起商議了好幾次,都沒有想出好辦法,隻好出此下策,辜負了公子的期望,實在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