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趙劍寒帶著阿黃,和母親一起去陪伴奶奶,而趙振東則和自己的大哥和二哥單獨聚會。兄弟三人小時候或許有些不愉快,趙振東更是曾經離家出走,但是長大之後大家在不同的領域發展,沒有利益衝突,他們之間的關係倒是親密了許多。
父親不在,兄弟三人之間的談話隨意了許多,趙振東乘機打聽目前的社會現狀,在這方麵,老大趙振北經常與社會各階層的人物打交道,了解的情況比較全麵,目前各大家族都在竭力擴張,想盡辦法購買更多的土地,囤積糧食,但是商業方麵經營越來越艱難,整個社會的購買力似乎在不斷下降,時常還會遇到劫匪。
老二趙振南也述說了官場的難處,因為邊事緊張,朝廷的稅負越來越重,治下的百姓生活也越來越艱難,民間治安案件逐年增多,官員的俸祿不見長,沒有銀兩供奉上司,官位都很難保住,因此貪贓枉法者日益猖獗,形成了一個惡意循環。
朝廷方麵,聽說新皇登基之後,開始貪圖享樂,經常在宮裏和身邊的太監們嬉戲玩鬧,處理大臣的奏折也不及時,還把一些政事交給太監們辦理,如果這樣下去,許多大臣們都在擔心,前朝劉瑾專權的故事可能會再次發生。
趙振東特意問了各地自然災害的情況,老二奇怪地問道:“老三,你以前從來不關心這些事的,今天怎麼了?”
趙振東歎了口氣,說道:“我也是被逼得沒辦法,朝廷撥下來的軍餉每年都在減少,士卒們怨氣很大啊!在這樣下去,軍中士氣全無,如果蒙古人前來叩關,後果不堪設想。”
一旦蒙古人打進關來,平民百姓財產有限,隨時可以逃跑,趙家家大業大,跑都沒處跑,數百年積累的家當可能會被一掃而空,所以老大趙振北聞言大驚,急忙問道:“三弟,你可是西北軍第一猛將,難道連你也鎮不住那些士卒嗎?”
趙振東回答道:“如果家人吃不飽肚子,誰還有心思打仗?肅州衛今年逃跑的軍戶就有上百,這還是太平年代,如果真的打起來,逃跑的隻會更多。”
老二趙振南也是長歎一聲:“朝廷也難啊!我大明泱泱大國,一年的稅收隻有區區幾百萬兩銀子,我們這些官員微薄的俸祿都經常拖欠呢,很多江河的河堤多年沒有修繕了,遼東更是一個無底洞,一個小小的後金,打了這麼多年,耗費了無數的錢糧,敵人卻愈發做大,真不知道那些帶兵的是怎麼打的。”
隨後他又想到兄弟的身份,兩忙補充道:“三弟,我可不是怪罪你,那邊的將領要是都像你這樣,早就把後金平定了。”
“兵無戰心,誰去也無用。”趙振東搖搖頭,隨後想到兒子說過的話,壓低音量問道:“二哥,你在平涼,消息靈通一些,有沒有聽說暗地裏有人給後金偷運糧食和鐵器?”
趙振南也低聲回答:“是有些傳聞,主要是山西那邊的一些大家族在幹,聽說東北那邊出的價錢很高,走一趟收獲頗豐。”
趙振東聽到這裏默然無語,他能感到自己的後背正在冒出絲絲的涼氣,大明朝似乎正在向兒子所預料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