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趙劍寒製定的管理製度中就有重獎發明這樣的條款,可是這個時代發明創造被斥為奇淫巧技,工匠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所幸的是韓文棟他們也屬於社會低層人物,對工匠們並不排斥,在事實麵前他們還是能夠接受這種觀點的。
王秀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韓文棟顯得非常激動,他大聲說道:“沒錯,這次咱們都是托將軍的洪福,才開創了如今的事業,可是我們不能總是依賴將軍大人,我們自己也得努力,還有幾年的時間呢,我就不相信我們這麼多人就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來。”
有關企業前途的討論在熱烈的氣氛中繼續著,趙劍寒把王秀才拉到一邊,向他稍微透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同時也鼓勵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引導韓文棟他們那些大老粗們多動腦子,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目前的工作崗位。
王秀才早就聽韓文棟說將軍的公子是個神童,那一套高明而又嚴密的管理製度就是小公子的手筆,如今算是親眼見識到了,佩服得差點就五體投地,聽到小公子的交代,他急忙點頭應允。
趙劍寒努力促使北方建工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其實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也是為了把更多的人拉到自己的戰車上,就直接的好處就是以後建設工業基地的時候,手裏有一支素質過硬、可以直接使用的建設大軍。
如今,北方建工迅猛的擴張勢頭讓趙劍寒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明王朝處在封建社會的末期,地主階級是當今的統治階級,朝廷的各級官吏是他們利益的代表,北方建工這個大工業的產物橫空出世以後,為他們提供了優質服務的同時,也吸納了大量的工匠和農民,把他們變成了工人,而這些工匠和農民原本是統治階級剝削和壓榨的對象,如果沒有了這些人,他們又怎能過著驕奢的生活呢?
所以北方建工這樣的存在實際上動搖了地主階級統治的根基,等他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對北方建工這類的企業有了一定的依賴性,如果將北方建工打倒,自己的生活質量就會下降,也會招致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如果北方建工這樣的企業再多一些,中國也許會提前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避免鴉片戰爭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
比如現在,北方建工之所以能在肅州城順利發展,是因為給了衛指揮使及其他官員一定的好處,時間一長,以這些人的秉性,為了貪圖北方建工積累起來的財富,他們隨時可能翻臉,耍花招將其據為己有。可是如果北方建工的業務擴展到了很多地區,他們就會顧忌重重。
因此,北方建工發展的越快、實力越強就越安全,到時候即使有人要下狠手,北方建工也有自己反擊的力量和招數,最不濟也會給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間,生存的餘地就會大很多。
想明白了這些問題,趙劍寒感歎道:“還是一位偉人說的好啊,隻有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