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考察(上)(2 / 2)

自從那天晚上感受到內息之後,練武不再是一件折磨人的辛苦事,趙劍寒沉浸在內息流轉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每運轉一個周天,內息好像都會壯大一分,幾天時間,內息由原來的細若遊絲變成了牙簽般粗細,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越來越好,趙劍寒覺得自己的拳法和槍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四書五經已經通讀了一遍,絕大部分內容也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中,連趙劍寒都對自己的記憶力感到萬分驚訝。毛筆字的練習使得他的字跡愈發工整,字體是標準的楷書,書寫速度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徐氏對兒子學業上的進步讚歎不已,每天不再督促孩子學習,反而鼓勵兒子出去玩。

有了大量的火槍和彈藥,趙振東督促手下不停地操練火槍陣,將士們裝彈的速度、射擊的準確性提高得很快,火槍方陣齊射的威力也越來越大,趙振東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整天樂嗬嗬的,好像把那些煩心的事情都忘記了。

回到家裏,妻子每天都向他講述兒子是如何的聰明,學業進展如何的快速,趙振東嘴裏胡亂應付著,心裏卻在嘀咕:“有個神仙做師傅,想進步慢一點都很難吧。”

不過趙振東也不再提及讓兒子上私塾的事情,趙劍寒也默契地沒有催促父親答應自己上次的請求,大家相安無事。

有過了幾天,趙劍寒覺得自己的文化知識基本夠用了,自己以後又不是要考秀才、中舉人,於是他決定出去走一走,親眼看看這個世界。

趙劍寒知道父親還有諸多的顧忌,可是他覺得時間緊迫,自己不能一味地等待,可以提前作一些準備工作。

趙劍寒對這個世界的印象來源於前世學的曆史、看過的電視劇和一個八歲小孩的記憶,自己要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必須要去了解它,包括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各種器物的生產工藝、農業和建築、物價水平等等,隻有自己親眼目睹,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有了這些第一手材料,製定的發展計劃才能做到切合實際,否則就是閉門造車了。

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自己生活的嘉峪關,趙劍寒在這裏生活了好幾年,卻由於年紀幼小,隻記得平時生活和玩鬧的一些地方,對這裏沒有一個整體印象。其實趙劍寒前世也到這裏遊覽過,不過那時很多建築都是後來人們根據推測建造的,現在可以看到原版的,趙劍寒當然不會錯過。

嘉峪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大明朝用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建成的。趙劍寒生活的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成長方形,占地麵積大約有兩萬多平方米,此外還有甕城、羅城、城壕和烽火台,這些建築設施構成了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這樣嚴密的軍事防禦體係不愧為天下第一雄關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