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椏髻缽山(2 / 2)

走入東江源區,撲麵而來的,是滿目的綠樹,奔瀉的綠水,連那瀟瀟的秋雨,也被渲染得一片碧綠。一望無際的翠竹,仿佛直撲雲天的噴泉,爭先恐後地噴湧山野的清香。當這一幅幅似真似幻的山水長卷徐徐展現,群峰深處,無邊林木山花豔;泉水叮咚,大珠小珠落玉盤。或許,你看到的是傅抱石潑墨揮毫的山水佳品,由衷感歎“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或許,悟到的是齊白石凝目執筆的經典之作,脫口吟出“夢坐溪邊釣台前,十裏蛙聲出山泉”。如果終老匡廬的陶淵明有緣來到東江源,他也許會意外的發現:這裏正是他日思夜想、遍求不獲的世外桃源。

有青山必有綠水。山是水的靈魂,水是山的精華。假如說桂林山水已是神州旅遊展示台上譽滿全球的名模,那麼,東江源也正在推出自己深藏閨中人未識的定南九曲河。撐起竹筏穿過雄偉古老的天成橋,麵前十裏長灘,波光粼粼,曲江樹影,盡染蔥鬱。幾隻水鳥躍過果林,撲閃翅膀從倒懸青藤的江岸飛過,給寧靜的山水增添活潑的生機。風光獨特,四季各異。秋來大地清流激湍,這裏會有密林新竹高百尺;天高雲淡,深秋幽穀,這裏會有漫山柑桔紅顆顆;嚴冬瑞雪,群峰白頭,這裏更有臘梅傲雪爭豔映山河。九曲河正如未加修飾而絕色秀美的少女,香溪明豔洗嬌容,淡妝濃抹總相宜。

來這裏散心遊玩的共有七八人。大家都拿出手機相互拍照,而其楓卻獨自一人坐在無人的角落暗暗發呆著。菁菁捕捉到了這一幕,走了過去跟她聊些天。平時很多言語的她,此時此刻卻很少說話了。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失去真愛。愛人走了,再甜的東西都是索然無味,再美的東西也都失去了色彩。

椏髻缽山有一座寺廟,看守寺廟的是一位七十歲的老叟。正當晌午,本來大家建議到村子裏的飯店去吃飯的,可是其楓非要先去那寺廟裏燒一炷香來。大家走了進去,發現那位老叟正在打糍粑。老叟很熱情,把打好的糍粑拿給大家吃,並給各位沏了一杯熱茶。

春亮覺得這位山中隱士過得很不容易,便在功德箱裏捐了一百元人民幣。其楓燒香時,嘴裏念念有詞,麵容頗為恭敬。大家都猜得出來,她這是在死去的嘉義祈福,希望觀音菩薩保佑他在九泉之下安心生活。

燒完香之後,大家來到ST村的一家飯店。為何村裏會有飯店,一開始春亮也弄不明白,後來他才得知,這裏搞旅遊開發,很多外地遊客,尤其是香港市民會前來這裏觀賞。同時,村子的旁邊還修了一條高速公路,工作人員會經常光顧這裏的生意。

大家走了進去,發現飯店裏裏外外裝修得還不錯,跟大城市的高級飯店幾乎沒什麼差異。至於菜,檔次稍微差了些。這裏沒什麼山珍海味,都是些農家小菜。不過飯店的門口有個空籠子,看樣子養的都是些野味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