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回到恭安圍,已經累得有些上氣不接下氣。芳姐坐在青石台階上,仔細地閱讀著鑲嵌在古牆上的大理石上的燙金文字:“
圳下戰鬥舊址
圳下戰鬥舊址位於吉潭鎮圳下村,始建於清代早期,原為劉氏宗祠(恭安圍)。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下山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2月1日到達圳下村宿營,紅四軍軍部和朱德、陳毅等同誌的住房設在這裏。2月2日淩晨,紅四軍遭到尾隨敵軍劉士毅部的偷襲,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陷入敵人的包圍。毛澤東、朱德、陳毅親自指揮紅軍英勇奮戰並成功突圍,朱德愛人伍若蘭受傷後不幸被捕,後被殺害於贛州。舊址內有伍若蘭同誌舊居陳列。2012年8月……”
“伍若蘭同誌是朱總司令的愛人?她的舊居在哪呢?”芳姐驚呼道。
春亮從一位老伯那裏拿來一串鑰匙,帶著芳姐來到伍若蘭同誌的舊居。一打開房間便聞到一股嗆鼻的黴味,屋裏黑漆漆的,一縷光線從極小的光窗中透進來。簡陋的床板上鋪著一條舊軍毯,古老的香樟木箱子上放著一盞馬燈。
在芳姐的再三央求下,那位老伯講了一段關於伍若蘭同誌的往事。一九二一年,紅四軍在村裏打地主,把倉庫裏的糧食全分給了老百姓。老百姓深受感動,就建議殺一頭豬來犒勞紅四軍。伍若蘭同誌跟老百姓講了紅軍的《三項紀律八項注意》,強調紅軍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當麵製止他們殺豬。到了晚上,老伯的奶奶看到伍若蘭年紀輕輕就參加革命,而且懷有身孕,非常同情她,就燉了兩個雞蛋給她吃。伍若蘭同誌再次跟老奶奶講了一遍《三項紀律八項注意》以示謝絕。可是根據客家風俗,客人來了就要燉蛋給他吃,客人不吃就意味著看不起主人。恰巧有很多小孩過來圍觀,伍若蘭同誌就把蛋夾給了嘴角直流涎水的孩子們吃。為了領情,她自己則喝了一點兒蛋湯。
聽完了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時間尚早,春亮打算帶她觀看圳下公共食堂遺址。前腳剛跨出恭安圍的石檻,春亮的手機鈴聲響起。他一看手機屏幕,支開芳姐接電話去了。根據他異樣的臉色,芳姐揣測應該是心儀之人的來電。如今芳姐三十出頭,算是大齡剩女。身邊不是沒有追求者,而是多如牛毛。要麼是看中她的財,要麼是貪念她的色,要麼長得賊眉鼠眼,要麼就是花心大蘿卜,沒幾個能看得上眼的。由於她已經有了一次錯誤的感情經曆,所以比一般的女孩子更需要男人的嗬護。現在喜歡的男人就在身旁,一定要緊緊地抓在手中。
“因為前天碰到了心煩事,所以就把你當做出氣筒,說了無禮的話。可那不是我的初衷,希望你別往心裏去。”
“沒事,下次難受的時候再把我當出氣筒。隻要你開心我就開心!”
“真的嗎?這可是你說的哦!”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這幾天心裏特別煩悶,所以想到鄉下去散散心。”
“散心好呀,可以把煩惱拋之腦後。”
“恩。正好沒地方去,要不我去你家吧!你不是說你的家鄉有很多名勝古跡的嗎?就讓我開一開眼界吧!”
“這……”春亮窘迫地不知該說什麼。
“怎麼?不歡迎我嗎?”
“不是不歡迎,而是我不在家。”
“你真的不在家?”
春亮難堪,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