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先聖
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快樂是錯誤的,快樂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
英國哲學家羅素是以研究幸福問題著名的哲學家,其著作《幸福論》暢銷世界。在20世紀20年代訪問中國以前,他對於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懷著深深的同情,他深信當時的中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24年,羅素懷著“拯救中國人民於水火”的宏願來到了中國,在幾位中國作家的陪同下去農村訪問。在四川,羅素看到兩個衣衫襤褸靠賣苦力養家糊口的農民,十分同情。他停下來與他們攀談。羅素問:你們有什麼快樂的事情嗎?農民沒有直接回話,其中一個問羅素:你能夠用11畫寫出兩個中國人的名字嗎?羅素思索了一會說:不能。兩個農民開心地笑了,他們對羅素說:我們兩個的名字叫王一、王二,加起來就是11畫。
這件事情對羅素的觸動非常大,幾乎改變了他對於中國民眾生活狀況的看法。也正是從這個故事當中,羅素得到深刻的啟示: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快樂是錯誤的,快樂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