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夢想如清風(2 / 2)

“為何這麼說?”金景秀饒有興趣地看著我。

我說:“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運的行程中,無疑每個人都是獨行者,有的一帆風順,有的坎坎坷坷。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棧,一息尚存,壯誌不己,一路芳卉異草,奇險風景,自有難得的人生體驗,這是磨礪,是財富。耐得住寂寞,是人生旅程的驛站,是吟喚理性的天籟。隻有真正體驗了寂寞的人,才會更加珍視生活的溫馨。因為隻有耐得住寂寞,才會擁有一份平淡如水的心境,將紛亂的生活作一番調整,更好地麵對每一天,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脫俗、至善至真的內蘊。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我沉默時,我感到充實。”

金景秀看著金敬澤和孔昆:“看,小易的話深化了你們兩人的理解,他說的很對,很有深度,這應該是小易對人生的理解和深刻體會,隻有經曆過人生苦難的人才會有如此的領悟。”

“姑姑過獎了。”我忙謙虛。

“耐得住寂寞,還是一種修養。”秋桐說了一句。

“嗯,修養,說的好,繼續說下去。”金景秀看著秋桐。

秋桐說:“耐得住寂寞,要有淡泊之心。必須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純淨,守靜如一,安之若素;必須保持對誘惑的一種警覺,鬧處不鬧,躁處不躁。淡泊之心就是不為名利所累。人生在世,對於名利一般人都是難以免俗的。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擇手段地攫取,就會利令致昏,成為名利的奴隸。

佛家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棄對功名利祿的追逐,你隨遇而安得到的將會是寧靜與淡泊;放棄對金錢無止的掠奪,你安常處順得到的將會是安心與快樂;放棄掌聲鮮花的陶醉幸福,你激流勇退得到的將會是醒悟與樂觀;放棄香車美女的沉迷,你得到的將會是平安與長壽。

鄒韜奮曾說過: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上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徹底想起來,名利是身外之物,隻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快樂者總是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理智和從容的態度對待名利,固守著人的尊嚴和人格。”

金景秀讚賞地點點頭:“看來,小秋和小易二位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解有十分相似的理念。怪不得你們二位能成為好搭檔,看來是有緣由的。”

秋桐的神色微微有些扭捏,我聽了心裏感到很爽快。

秋桐剛才一番話不無道理,也是她內心的真實寫照。在她看來,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名利麵前,她一貫的態度是,保持心境平和、寧靜和淡泊,知足常樂。來到手中的,欣然接受;從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鮮花掌聲,不忘形;冷嘲熱諷,不頹喪;流言蜚語,不憤懣;失意跌蕩,不憂傷,語雲: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孔昆沉思了片刻:“淡泊之心,人人都想擁有,可是,卻又經常為成敗所迷惑困惑。”

秋桐看著孔昆:“昆昆,這個問題很好解答,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由成功和失敗交織起來的鏈條。患得患失,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行動的目標或結果上,而忽視了對過程的注重和體驗,必然憂心忡忡。要學會順利時不趾高氣揚,挫敗時不垂頭喪氣,即使競爭失利,人生遭遇災禍,也想得開、看得破、頂得住、受得了,勇於麵對,從容愉快地對待平常而重複的過程,過著灑脫的生活。”

孔昆不由點點頭:“秋姐,你的話化解了我心中多時的困惑。”

我想起老黎曾經告誡我的話:耐得住寂寞,要有清靜之心。寂寞和浮躁往往是孿生兄弟。浮躁的人最容易感到寂寞,也最難以耐得住寂寞。克服浮躁、耐得住寂寞,不是要甘於寂寞,沉淪於頹廢,而是要遠離心浮氣燥、急功近利,靜下心來,撲下身子多幹事,厚積而薄發。

不由想到,古住今來,凡成就大業者,無不是一門心思,殫精竭慮。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在寂寞中奮鬥,在奮鬥中積累,何來一鳴驚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受挫折,在受挫時,更要平心靜氣地享受寂寞,養精蓄銳,蓄勢而發。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海洋江河都是長流不息的循環,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充足;陽光星亮都是長灑不歇的輪回,才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能量;花草樹木都是常青不停的蓬勃,才可以保持好自己的生機。

這樣想著,不覺感到了幾分人生的豪氣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