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生態係統中民營快遞發展的探討
物流平台
作者:劉海東 崔雅惠
一、引言
所謂電子商務生態係統,就是將商務生態係統的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到電子商務領域中,形成一個以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或個人為核心,以物流、網絡、廣告、計算機為媒介,同時製約於技術、政策、社會環境等外部環境的新型商務生態係統。
二、電子商務生態係統中民營快遞發展現狀
1.民營快遞企業發展迅速,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在我國快遞市場上,參與競爭的主體主要有:國有快遞、外資快遞和民營快遞三大塊。2011年全年國有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0.8億件;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24.8億件;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1億件。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9.4%、67.6%和3.0%。
2.電商的狂歡為快遞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網上購物全年網購規模達到4980億元,占到了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2%。2011年中國網民在線購物交易額達到7849.3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66%。2012年雙十一當天淘寶係交易額達到191.0億元,同比增長267.3%,交易額創曆史新高。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的人數迅速增長,由網絡購物帶來的快遞業務量迅速增加。從2008-2011年,四年的時間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快遞業務量也緊隨其後以平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長,其主要原因是民營快遞業的飛速增長。
3.快遞和電商之間缺乏結構性聯係。目前,大多數快遞和電商之間的合作僅限於快件業務之間的合作,為了達到規模快件量,快遞企業和不止一家的電商企業合作,同時電商也通常與九大快遞間有不同的合作,彼此間的可選擇性太大。在實際的業務中,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又似乎像一根繩上的兩隻蚱蜢,由於結構性聯係差,當電子商務跳得太快時,無法預知情況的快遞業被拽得踉踉蹌蹌。2012年雙11期間,電商再創新高,國內快遞企業日處理快遞量之和達到3000萬件,超過國內快遞最高日處理量2000萬件,快遞企業紛紛“爆倉”,直接影響到物流服務質量,已收快件仍需要此後的一個月來消化,反過來給電商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4.快遞和電商競合“落地配”。電商在不斷壓低快遞價格的同時,進一步擠壓快遞企業的生存空間。自京東商、凡客誠品自建物流模式被業界認可之後,一號店、好樂買、亞馬遜、騰訊旗下的易迅網等電商電商也紛紛自建“落地配”隊伍。不出意外,蘇寧獲得國內快遞牌照隻是時間的問題。“落地配”競爭壓力空前,民營快遞業備受挑戰。
三、發展民營快遞業的幾點建議
1.創新開發快遞新業務,推動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快遞業區別於傳統快遞在於不僅僅是簡單的貨品傳送,發展迅速的電子商務業需要快遞業更全麵地為之服務。麵對廣大的市場前景,快遞業可為客戶提供增值產品和服務。再比如,快遞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的消費者信息反饋和售後服務係統,通過消費者的及時反饋,完善上門服務和售後服務,為電子商務企業更好地研發新產品提供市場信息。另外,有經驗有能力的國有或者大中型快遞企業還可以通過專業快遞人才的力量,為電子商務企業定製物流快遞規劃及實施方案,從而突破電子商務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