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很認真地聽話,他大致會正襟危坐,視線也一直瞪著對方。反之,他的視線必然會散亂,身體也可能在傾斜或亂動,這是他心情厭煩的表現。
有些人仔細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等到講述者快說完時,他也會透露自己的心聲,由此看來,這位傾聽者完全依靠堅強的耐心J再配合一股好奇心,才能最終突破講話者的秘密。
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麵的消息,你就會和他從一個平常的話題切入,然後認真傾聽、提問、傾聽……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方在高興之餘,也忘了提防,相反還會認為你是一個很好的傾聽三.臉上的表情,天上的雲彩
觀色是指觀察人的臉色,獲悉對方的情緒。這與老獵人靠看雲彩的變化推斷陰晴雨雪,是一個道理。
丈夫小A和妻子小B剛結婚時,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離。可是,隨著生活的日漸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後的生活,再也沒什麼新鮮感了,卻常常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而吵架了。
起初小A和小B一有不滿,就互相爭吵,各不相讓,但吵過後,兩人堅持不了幾個小時又和好了。可是,隨著吵架次數的增加,這好象成了家常便飯了,小A和小B誰也不願再理睬對方,他們經曆了一個冷漠的階段。
但這也不是辦法,小A和小B還要麵對家人和朋友,為了不讓別人看出來,他們逐漸過渡到有別人在場的時候,彼此顯得關係還不錯、很恩愛,而一旦隻有他們獨處時,家裏則靜悄悄的,互不打擾。漸漸地,沒人在的時候他們也開始說話了,但這並不是盡棄前嫌,隻是有時候有一些不得不說的話而已。隨著彼此間的不調和發展到極端時,不快樂的表情反而逐漸消失,他們的臉上反而呈現出一種微笑,態度上也顯得卑屈又親切。
怪不得一位經常辦理離婚案的法官說,當夫婦間任何一方表現出這種態度時,就表明夫妻關係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
人類的心理活動非常微妙,但這種微妙常會從表情裏流露出來。倘若遇到高興的事情,臉頰的肌肉會鬆馳,一旦遇到悲哀的狀況,也自然會淚流滿麵。不過,也有些人不願意將這些內心活動讓別人看出來,單從表麵上看,就會讓人判斷失誤。
比如,在一次洽談會上,對方笑嘻嘻地完全是一副滿意的表情,使人很安心地覺得交涉成功了,“我明白了,你說得很有道理,這次我一定考慮考慮。”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以失敗而告終。
由此看來,我們不能隻簡單地從表情上判斷對方的真實情感。在以表情突破對方心理時要注意以下兩方麵:
①沒表情不等於沒感情。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看到有些人不管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都一副無表情的麵孔。
其實,沒表情不等於沒感情,因為內心的活動,倘若不呈現在臉部的筋肉上,那就顯得很不自然,越是沒有表情的時候,越可能使感情更為衝動。
例如,有些職員不滿主管的言行,隻是敢怒不敢言,隻好故意裝出一副無表情的樣子,顯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實他內心的不滿很強烈,如果你這時仔細地觀察他的麵孔,會發現他的臉色不對勁。碰到這種人,最好不要直接指責他,或者當場讓他難看。最好這樣說:“如果你有什麼不滿,不妨說出來聽聽!”這樣可以安撫部屬正在竭力壓抑著的感情。
但是這種時候也不宜說話過多,避免正麵交鋒,而應另擇時間,開誠布公地與下屬交換意見,這樣就可以圓滿解決與下屬的這種低潮關係,主管的好形象就樹立起來了。
毫無表情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極端的不關心,另一種是根本不看在眼內。
例如,這裏在談話,有人就很茫然地看到這邊來,表現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樣,這就是一種根本不看在眼內的表情,這有可能代表的是一種好意。尤其是女性,倘若太露骨地表現自己的好意,反而不妥,不如就顯現出一種近乎漠不關心的表情來。
③憤怒悲哀或憎恨至極點時也會微笑。
這種情況眼光表情不同,通常人們說臉上在笑,心裏在哭的正是這種類型。縱然滿懷敵意,但表麵上卻要裝出談笑風生,行動也落落大方。
人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覺得如果將自己內心的欲望或想法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無異於違反社會的規則,甚至會引起眾叛親離的現象,或者成為大眾指責的罪首,恐怕受到社會的製裁,不得已而為之。
由此可見,觀色常會產生誤差。滿天烏雲不見得就會下雨,笑著的人未必就是高興。很多時候,人們去苦水往肚裏咽著,臉上卻是一副甜甜的樣子。反之,臉拉沉下來時,說不定心裏在笑呢。四.透過“眼神”辨人心
希臘神話裏有這樣一個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會變成石頭,說白了,這是將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從醫學上來看,眼睛在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因此,被稱“五官之王”。孟子雲:“存之人者,莫良於眸子,眸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降,胸中不正,則眸子眩。”從眼睛裏流露出真心是理所當然的,“眼睛是心靈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