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拋棄借口,迎難而上——不找借口,一切皆有可能
在工作中,我們不要輕易說“我不行”,不要用各種借口來阻撓自己前進的步伐,而應把自己所有的心思花在怎樣解決問題上。“我不行”是懦弱者的專利,優秀的人對自己信心百倍,通過挖掘自己的潛能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最後化不可能為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西點軍校的執行準則:沒有任何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多年來奉行的執行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學員的第一理念。學員在遇到軍官問話時,隻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
在任務麵前,有沒有借口,體現了一個人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人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消極工作的人尋找借口,想通過借口逃避任務;而成功者往往是那些麵對任務不找借口、積極執行的人。
失敗了也罷,做錯了也罷,再好的借口對於事情本身沒有絲毫用處。無論什麼樣的人,如果為自己找借口,就等於為自己開了一扇通往失敗大門。
名牌大學畢業的王曉陸學的是新聞專業,形象也很不錯,被北京一家很知名的報社錄用了。但是,他有一個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做事情不認真,遇到困難時總是喜歡找借口推卸責任。剛開始上班時,同事們對他的印象還很不錯,但是沒過多久,他的毛病就暴露出來,上班經常遲到,和同事一同出去采訪時也經常丟三落四。對此,辦公室領導找他談了好幾回,但王曉陸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搪塞。
一天,報社的人都特別忙,突然有位熱心讀者打電話過來說在一個地方有特大新聞發生,請報社趕緊派記者前去采訪,但是報社別的記者都出去了,隻有王曉陸在,辦公室領導隻有派他獨自前往采訪。沒多久他就回來了,領導問他采訪的情況怎麼樣,他卻說:“路上太堵了,等我趕到時事情都快結束了,並且已經有別的新聞單位在采訪了,我看也沒什麼重要新聞價值了,就回來了。”
領導很生氣地說:“北京的交通是很堵塞,但是你不知道想別的辦法嗎?那為什麼別的記者能趕到呢?”
王曉陸急得紅著臉爭辯道:“路上交通真的是很堵,再說我對那裏又不是特別熟悉,身上還背著這麼多的采訪器材……”
領導心裏更有氣了,於是說:“既然這樣,那你另謀高就好了,我不想看到社裏的員工不僅沒有完成公司交給他的任務,還有滿嘴的借口和理由,我們需要的是在接到任務後,不管任務有多麼艱巨,都會想方設法把任務完成,並且比別人做得更好的人。”
就這樣,王曉陸失去了令許多人羨慕不已的好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像王曉陸這樣遇到問題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找無數借口來推脫責任的人並不少見。對他們來說,上班晚了,會有“路上堵車”、“手表停了”的借口;做生意賠了本有借口,工作落後了也有借口……隻要有心去找,借口總是有的。他們這樣做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利益,也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拒絕任何借口,全力解決問題,追求結果,沒有東西可以使你消極時,你的堅毅會嚇退許多可以迷惑常人的心魔,會消減許多的困難與阻礙。
通用前CEO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工作中,每一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費時間去尋找借口。因為公司安排你在某個崗位上,是為了讓你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那些關於困難的長篇累牘的分析。”他的話代表了很多老板的心聲。
每一個借口都暗示著員工的懦弱與不負責任。對一個員工來說,工作就是一種職業使命,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接受任務就意味著作出了承諾,就要無條件地去執行。
機遇存在於每一份工作中,往往和工作中的每一項任務、每一個困難緊密相連,如果你總是為自己找借口,就很難在工作中獲得成長的機會。
結果力訓練
不找借口是員工戰勝一切困難達成目標的必由之路。具體來說,至少應從以下兩個方麵做起:
1.自願承擔艱巨的任務
公司的每個部門和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但總有一些突發事件無法明確地劃分到某個部門或個人,而這些事情往往是比較緊急或重要的。對於一名員工來講,此時就應該從維護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積極去處理這些事情。
2.用智慧解決問題
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看似難以逾越的困難便可以迎刃而解,那些難以完成的工作也可以順利進行。
作為企業的一員,員工有責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積極地尋找方法,從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務。不找借口找方法、有智慧有能力的員工一定是最受企業歡迎的人,他們用智慧和執行能力為企業掃除棘手難題,創造巨大的財富。
如果無法選擇角色,就選擇好好幹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的工作環境不好、家庭背景太差、領導刻意為難等,於是對待工作敷衍塞責。
命運賜予每個人不同的角色,如果你不幸是一個小角色,與其找借口怨天尤人,不如將自己的工作幹好,因為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變成主角。如果我們用“小”的心來演繹自己的人生,那麼隻能是不受重視的小角色。如果我們用“大”的心去演好每一個角色,那麼,即使是一個小角色,也能演出主角的風采。
在上海,有一位名叫臧勤的出租車司機,被稱為“神奇的哥”。在他的月營收明細單上,營收額平均每月1.6萬元左右,扣除各項支出後,月收入約為8000元,而多數出租車司機月收入不到3000元。
這位行業內數一數二的高薪司機在工作中充滿管理思維,他對營業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他從計價器中研究一天的詳細記錄,“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鍾。乘客上車後,10元起步價大概需要10分鍾。也就是說,我每做10元生意要花17分鍾的成本”。根據核算,“20元到50元之間的生意,性價比最高”,如果做20元左右的中短途生意,兩小時能賺120元;做好一車之後,還要決定往哪兒拐彎、怎樣規避交通高峰,“通過挑選行車線路來主動選擇所載的客人”。
此外,臧勤十分注意收聽電台廣播,特別留心市內舉辦的商業交易會等活動,“靠信息引領生意”。他所在車隊的負責人介紹,“像他這樣用腦子開車的駕駛員確實罕見”。
臧勤還是一名快樂的哥。他說,有些司機會抱怨交通擁堵、油價上漲,但外在環境是不能改變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因此,遇到紅燈的時候,他就把心態放鬆,“放一粒五香豆到嘴裏,看看街景,有時感覺就像自己在開私家車兜風”。
讓臧勤最得意的,是他和乘客之間良好的互動。“乘我車的客人,多數都和我聊得很愉快,往往奇怪怎麼這麼快就到了”,“我很珍惜與乘客之間20分鍾的緣分”。17年的哥生涯,臧勤還發展了一批回頭客,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他們常常包租,給臧勤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臧勤說,自己想做一名有素質、有頭腦、有文化、很快樂的車夫。他平時喜歡看書和《財富人生》這種電視節目,“當然不隻是單純地看,還要思考”。
臧勤的成功,主要緣於以主角去演出租車司機——這個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很平凡的小角色,他知道自己的角色很小,但是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把這個小角色演好。
每個工作崗位無論大小,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都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隻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聰明和才智,才能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對於那些需要我們做好的工作,不管任務大與小、難與易,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們也不能敷衍了事,而是應該盡心盡力做好。
有時候工作的內容是沒辦法選擇的,你可能接到很棘手的任務,這個時候抱怨和逃避是沒有用的,隻有迎難而上才是唯一的辦法。
演員可以從出演小角色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演技,為自己提供學習演技的機會。員工則能夠在做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中積累工作經驗,讓老板把關注的目光投到自己身上。很多總是抱怨自己不受重視的員工在改變了工作態度之後,會發現原來錯誤的工作態度才是使自己錯失良機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