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危機逼近(2 / 2)

說也奇怪,剛坐下沒多久,葉凱隻覺得頭腦昏昏沉沉,眉心處更是傳來奇怪的感覺,沒多久便進入了夢鄉。準確的說,葉凱進入了夢境,夢裏看到了洪荒時代,原始叢林內,一位老者,正在鑽木取火,這人正是燧人氏先祖,後來的火神。

上古時,商丘的燧明國內,燧人氏與很多人類在此休養生息。

燧明國有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

有鳥啄燧木,粲然火出。燧人氏頓悟,遂折下燧枝鑽木取火。

因此,商丘是燧人氏,最早開始人工取火的地方。

幾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國進入原始社會的初級階段。

原始人類,以粗糙的石製工具,獵取生活必需品。

那時的人,吃的是動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莖或葉片,穿的是獸皮或用植物編織的物件。

用石塊等作武器,抵擋野獸的侵襲,因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傷害,人的壽命極短。

那個時代,由於動物屍體中之磷的燃燒,裸露的煤炭因地表壓力引起的自燃。

森林在極端幹燥下,因吸收太陽熱量,而引起的大麵積燃燒。

原始人類經常可以看到火光,有時可以見到連續不斷的森林大火,但那時的人卻不認識火,視為怪物,視火為不詳,繞火而行,避火而居。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商丘終於出現了一位智者,之所以稱其為智者,因為他有超越常人的行為。

別人繞火而行,他卻是哪裏有火,便向哪裏去。別人避火而居,他卻經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別人撿到被火燒死的小動物,總是隨手扔掉,他發現被火燒死的小動物後,總是撕些肉放入口中細細品嚐。通過長時間體驗,發現了火的妙用。

寒冷的時候,人靠近火堆,或在太陽光下,身體比較舒服。

吃被火燒熟的動物肉,比生食動物肉少了一股難聞的腥味,且口感較好,味覺舒服。

於是,號召周圍的人,把捕獲的動物或采摘的植物根莖,放在火上烤著吃,使人類慢慢克服了生食的習慣。後來,帶領周圍人在寒冷的時候,靠近有火的地方,或著是曬太陽,使人類找到了抵禦寒冷的辦法。

智者認識了火,並且知道了火的廣泛用途,卻發現一個問題,自然界中的火並不是到處都有,隨時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總有熄滅的時候。為了使人類時時處處都能找到火,並且用上火,智者開始了艱難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經過千百次試驗,終於找到了鑽木取火,以及點石擊火兩種方法,使中華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與取火技術。

因鑽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於是,人們便把發明人工取火技術之人,尊之為燧,稱為燧人氏。

遠古人相信燧,跟隨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為首的遠古人類氏族部落。

這個氏族部落,被後世形象地稱為燧明國。

中華民族素有崇拜“鼻祖”的傳統,對火的發現者,並教會人類使用取火技術的人,尊之為燧皇,火神,或稱火祖。

夢境剛到這裏,眉心處內,豫州鼎嗡嗡作響,葉凱全身變得火熱異常。

如果這樣也就算了,葉凱突然有種莫名的衝動,猛然抬起右手,對著身邊王雨薇抱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