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參考文獻(1 / 1)

[1]陳峰君.論戰後國際關係[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宋新寧等.國際政治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布魯斯·拉西特.世界政治[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約瑟夫·奈.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曆史[M].張小明,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2.

[5]陳樂民.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6]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

[7]金正昆.現代外交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8]多伊奇.國際關係分析[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

[9]摩根索.國家間政治——尋求權力與和平的鬥爭[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10]肯尼思·沃爾茲.國際政治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

[11]吉爾平.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

[12]亞·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

[13]詹姆斯·多爾蒂.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1987.

[14]梁守德.國際政治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5]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6]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曆史與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7]資中筠.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8]閻學通.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9]李景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0]方連慶.戰後國際關係史(1945—1995)[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1]李寶俊.當代中國外交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2]納穀誠二.發展的難題[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2.

[23]漢斯·舒曼.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4]恩·格裏芬.可供選擇的經濟發展戰略[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25]約翰·威廉遜.開放經濟與世界經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6]羅伯特·巴羅.現代經濟周期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7]現代經濟學前沿專題(第1、2、3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28]王和光.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政治的十大影響[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9]王新奎.中國、發展中國家和WTO[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30]丁一凡.大潮流: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麵臨的挑戰[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

[31]劉光溪.互補性競爭論[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6.

[32]王福明.世界主要國家經濟政策與措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3]劉力.國際貿易學:新體係與新思維[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

[34]劉力.經濟全球化:福兮?禍兮[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