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中的世界政治經濟體係
本章學習目標
通過對世界政治經濟體係中的行為主體及相互關係的分析,把握國際風雲變化的總綱,明確世界政治經濟體係是觀察和認識世界經濟政治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基礎和出發點。
本章重點難點
世界政治經濟體係是一個大係統。這個體係以經濟體係為基礎,以軍事為手段,以政治為集中表現。這一體係是由構成它的行為主體及相互關係組成的,並受它的內在的和外在的一些因素的影響,所以呈現出一種複雜多變的圖景。國際政治體係是把握國際風雲變幻的總綱,是觀察和認識國際政治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基礎和出發點。重點是國際社會的構成和特征,世界政治經濟體係形成的條件和標誌、發展變化的動因以及國際政治體係的特征及發展規律。
一、國際社會的形成
所謂國際社會,就是在國際範圍內各行為主體以一定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係起來的總體結構。這個結構,在空間上是全球性的,在內容上是錯綜複雜的,也是多層次的。
20世紀的人類是一個政治化的人類。政治化的人類至少意味著這樣三個前提:第一,整個人類的生存與命運日益與政治相結合;第二,整個人類的政治活動日益成為一個緊密相關的體係;第三,整個人類麵臨的各類問題成為政治問題。當代意義上的國際社會是以人類政治發展的第二次飛躍、以政治的人類化為前提的。這種“政治的人類化”過程,就是國際社會形成的過程。
國際社會的形成是人類發展到近代以來的產物,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發展,交通發達,國際貿易的頻繁,使各國之間加強了聯係,從而逐漸地形成了國際社會。
國際社會形成有三個條件:
第一,以經濟的密切往來為紐帶,世界貿易興起,人類共同體既對立,又相互依存。
第二,以主權國家的形成為標誌,出現殖民戰爭,國家間既對立,又統一。
第三,以主角國家的共識為準則,經過協調和鬥爭,有了建立某種“秩序”的願望和行動,這種秩序既有序,又無序。
二、國際社會的構成
國際社會的成員構成大體有三類:第一類是主權國家:主權國家是當代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在國際舞台上最為活躍,最有影響。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有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隻有具有這四個要素才能成為主權國家,享有國際法確認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主權包括: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和管轄權,這些權利是主權國家在國際中享有的基本權利。
獨立權,指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誌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製和幹涉的權利。
平等權,指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製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是一律平等的。
自衛權,指國家保衛自己的生存、獨立和發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