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回 蘇季子說秦王(1 / 2)

大秦武穆六年春,三月,北國之地,正是千裏冰封化而盡開之時,滾滾江水自東而流,萬物複蘇,自成一片新天地。

匆匆來去,大秦自李顯上位後,已經走過五個春秋之日,至如今至大秦武穆六年春,大秦國,可謂已經是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

而至從大秦國兵川蜀並盡占其地之後,大秦國的強盛,在天下有識之識眼中,那已經是有目共睹的存在。

而曾經設於鹹陽城東門外的招賢館,如今早已經不是數年前的那種門可羅雀狀,可以說,此時的招賢館,每天裏幾乎都是成為一種爆滿的狀態。

大秦國的武穆王所采取的“任人唯賢”之策,對於這天下間,諸多隻以身份而定官位的諸侯國來說,李顯所采用的這種“任人唯賢”之策,足以吸引上這天下間諸多諸侯國裏過得不如意的官員。

而今天,對於李顯來說,卻並沒有什麼兩樣,畢竟,招賢館內,就算真有招到大才之輩,亦是需要經過吏部的考核後方才能放行的,若真有才華橫溢之輩,吏部諸多主事自然會把人領到李顯這邊來。

“稟大王,園外呂尚書求見。”亭外,有侍衛一聲輕呼,卻是打斷了正於涼亭中處理著公文的李顯。

“傳他進來就是了。”對於呂不韋,百裏奚,陸準等諸多人,李顯卻是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他們,乃是大秦國的肱骨之臣,是大秦國的支柱,是他李顯的依仗和手臂,他們的才能,足夠讓李顯去重視於他們。

“臣,呂不韋拜見大王。”涼亭外,呂不韋悠然而至。

如今的呂不韋,雖年已過四十餘,但觀其頜下那一縷黑須飄逸,那一副飄然神態,隨著他當上這刑部尚書之後,其風采卻是更勝以往幾分。、

“呂公所謂何來?”因呂不韋重商,但更知律,所以李顯才會把這呂不韋給提至刑部尚書位,由他去草創這刑律之法,以嚴民風。然而,如今,呂不韋的突然到來,卻是讓李顯頗為有些驚訝的。

“臣近日收得一門客蘇季子,有大才學,願薦於大王。”

“蘇季子?”李顯心中卻是一片茫然,此時諸多豪門大富貴之士,皆喜歡養士養門客以此而稱為德行。

以呂不韋之身家,曾有門客三千之數,士百餘人。

而此時,他自向李顯推薦一位新收得有大才學之門客,亦不算為過。

且說李顯細細地考慮了一翻後,見得自己實在也是想不起來這蘇季子到底是何方一個人物,心裏當中,卻亦是生出了幾分見上一麵之意。

當下吩咐呂不韋,隻讓他把這人給帶上來,問上幾句有才於否,李顯自然就能品評出來。

“草民,蘇季子見過秦王。”聲隨一青衣士子飄然而至。

但見此子,麵似古月,朗似金辰,頜下三縷輕須悠然飄忽,再配上這一身青衣,怎是一個風流之士了得。

這是一個才智之士,隻一眼,李顯就給予了這蘇季子相當高的評價,然而,這蘇季子接下來一句話,卻是讓李顯對其感官卻是大跌。

隻聽得蘇季子忽而起身直視於秦王,不待李顯問話,這蘇季子卻轉而肅聲高喝道:“秦國將有大難矣,秦王尚能如此悠然高忱無憂矣?”

“哦。。。”輕扯起嘴角的一個弧度,李顯看著眼前這飄然之士不由輕笑道:“季子以為,孤之大秦有何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