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已經為白起入侵魏國打好了足夠的基礎。而當白起,奉了李顯的將令,獨自領著五萬大軍,去抵擋魏國的援軍的時候。
以五萬秦國的虎狼之獅加上白起這員猛將,對決魏國那餓得快成綿羊的魏軍,其結果可想而知。
在見識過魏國大軍的軟弱之後,白起是果斷的在沒有接到李顯的將令的情況之下,而選擇了主動出擊,一路追著魏國的殘軍,而殺入了魏國的境內。
古訓有雲,謠言止於智者,然而,對於這若大天下裏的芸芸眾生來說,智者的數量,僅僅隻能占據這其中的小小的一部份,而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們,那都是屬於這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在李顯為白起入侵魏國而鋪就好大半的基礎上,白起在領著精兵而攻入魏國,輔以謠言,機智,善戰,當然,還有就是董,舒二家在魏國的糧草攻勢。
很快的,就被白起拉起了一支足足有二十萬人的農民大軍,而且,這個數字,仍然是在以恐怖的速度在增長著。
你想想看,當魏國的正規大軍,排著陣勢,頂盔貫甲而出之後,對陣的農民軍裏,確突然發現,自家的老子兄弟全都在裏麵,這種情況之下,你又讓魏國的正規軍們如何去打,這種戰,又如何能打得贏?
所以,在魏國在白起混得風生水起之後,魏國,亦幾乎已經是到了快要被滅國的地步了。
若不是白起要防備著魏國周邊趙國和齊國二國的乘機來撈取便宜,魏國怕早已是滅國多時了。
而當李顯領著十萬精兵,來到這許昌城外並彙合上白起時,魏國的太祖曹評,這位曾經貴為一國之君的開國太祖,此刻,確正如一位可憐的老人一般,顫抖著跪倒在李顯的麵前,乞求著李顯的原諒,並允許他們曹氏一族能在秦國的某個地方,安度一生。
這世上梟雄般的人物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有大勇氣去選擇殺身以殉國者又有幾何?
如曹評之輩,顯然是沒有那種大勇氣的人,他隻乞求著能有一塊安生立命之地,能讓他安度晚年就足矣。
看著眼前跪著的黑壓壓的一片人,這其中的一個個,他們當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愚蠢的,他們當中亦是有當世之人傑,有亂世中之英豪,可是,在國之大勢麵前,他們卻是如此屈辱的跪在敵人麵前,悲哀的乞求著敵人的同情與原諒,乞求著敵人的寬恕,乞求著能讓他們繼續活下去。
曾幾何時?他們亦是天之嬌子,一代英才,而如今卻隻是群將要淪為階下囚的可憐人。
接受了曹評的投降書後,著軍中有司押送著這魏國的諸文武百官們下去之後,李顯,這位貴為大秦國的新貴武穆王,意氣風發間,在帳下大將白起的引導之下,帶著十萬精兵,直入曾經魏國的王城許昌城而去。
~~~~~~~~~~~~~~~~~~~~~~~
各位書友們,小血終於從宮裏出來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