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因著這馳道上的暢通,從涼州之地至這鹹陽城,若是換馬不換人的話,估計大半個月時間就能到鹹陽城來了。
戰時,時間就是一切,能提前近一個月時間,這馳道的作用,可想而知。
大秦國,正因為李顯的一係列舉措,而在發生著翻天腹地的變化,而如今,擺在李顯手上的頭等大事,確正是曆時三年的蒙學考試。
蒙學,學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音律啟蒙》五本書,總體上來說,這五本書,除了那《音律啟蒙》外,其它四本的作用,也僅僅隻是一個讓人識字的階段而已,除了一些道德示意之外,其它完全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所謂的蒙學考試,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存在於裏麵,畢竟,這就如同是一群幼稚圓的孩子們升學考試一樣,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引起什麼關注的。
隻是,因著如今這蒙學,乃是這大秦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開辦,第一次參加考試。
當初,李顯頂著錢財上和士大夫們所給予的雙重壓力,千方百計的整出了這麼個蒙學來,如今,熬過了這艱苦的三年,李顯自然是想著要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的。
在考試的試題上,李顯就簡單從這五本書上截取一些出來,以填句的形式,答出所有的題目,答出優者,就為錄取。
當然,其中不乏會有一些天才兒童的存在,李顯有鑒於此,確是特意的在考卷後,分發一題,就名“道德”。
因為,如《三字經》《弟子規》這類的書,裏麵雖然用的都是些讓人識字的基礎東西,可是,裏麵所包涵的一些道德層麵的教育,卻仍然是發人深省的。
所以,李顯給出的自由發揮的一個命題,就是道德,一個從這些書中而得出來的論道德。
若有天才子弟,而靠著這幾本書,再結合日常生活而把這個“道德”的命題真給論了出來,李顯是不會見意把這種天才級的童子給招入這國子監,讓他留在身邊,讓李顯親自教授的。
當初李顯設置了翰林院,設置了文淵閣,設置了國子監,如此許許多多的機構,其中,李顯想做的唯一一點那就是儲備人才。
儲備上一些能用得上的人才。
如今,大秦國的人才上,那是完全的一片空白。若果真有如此天才般的兒童,李顯自然是要把這些童子全留在身邊的,讓他們努力的學習。
可以說,如今整個天下間,是沒有誰能比李顯更為清楚,四書六經這其中所蘊含的真解所在了。
沒有人能比李顯更清楚這四書六經的意義。
~~~~~~~~~~~~~~~~~~~~~~~~~~~~~~~~~~~~~~~~~~~
第二卷齊家治國平天下,暫時來說,也就這般結束了,今天,開始第三卷,血染大秦,這一卷,將會是李顯開始真正的征戰天下的開始,小血將會用瘋狂的暴更來回複於你們的訂閱,嘎嘎。。。